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小米体系之外最像小米”:雷军看好的铜师傅赴港IPO

 财中社 孙语彤  2025-05-14 10:00  4.2w阅读

若俞光能在港交所成功敲钟,那他手中的“铜槌”不仅属于铜师傅,更象征着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资本的深度碰撞。

5月9日,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铜师傅”)正式向港交所递表。

这家主打铜工艺品的文化企业,近三年营收均在5亿以上,并实现连续盈利。铜师傅揭开了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融合的新篇章,更折射出中国制造向文化消费升级的战略转向。

执笔招股书的铜师傅创始人俞光背后,也有小米(01810)的影子和雷军的支持。

请出来的“铜师傅”

俞光接触铜工艺品,起源于一场“请关公”。

身为70后绍兴生意人,俞光想请回家一尊关公铜像,但当时市场上一米高贴金箔的关公铜像售价高达120万元。

在卫浴行业和装修行业摸爬滚打10余年的俞光知道,120万远远超过一吨铜加上金箔和人工费的价格。即使在2025年的今天,一吨铜平均购买价格和市场价格在8万元以下;2013年一吨铜的价格仅徘徊在5万元左右。

“开个车间,做它30个,自己留一个,其他送人”,俞光决定自己做。于是,俞光一只脚踏入了铜工艺品行业。

俞光凭借自身毕业于绍兴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班的功底,嗅到了铜工艺品的品牌化商机。而就在2012年7月,俞光刚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CEO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毕业。

经过对铜工艺品市场初步调研后,俞光发现,铜工艺品可以批量生产、材质可塑性高,铜工艺品行业小众但发展潜力大,自己对于铜的性能也比较了解。铜工艺品行业市场当时仍是一个“蚂蚁市场”,没有标准、认知,没有品牌,更没有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正是一片蓝海。

2013年3月,俞光成立铜师傅,正式进入铜工艺品行业。

不同于国内数千家“传统作坊式”企业,俞光将自己卫浴行业的工业化思维和专业美术功底运用到铜师傅中来,建立起“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垂直整合模式。

铜师傅在产品研发阶段完成美术原型创作后,通过失蜡法等模具工艺实现规模化复制产品与标准化作业,将铜工艺品的成本和产量控制在平衡状态。

而俞光的定价策略则是“极致的性价比、薄利多销”,相比传统铜工艺品极高的溢价,铜师傅选择了性价比这条道。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铜工艺品收入划分来算,2024年,铜师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的铜质文创工艺品企业,以5.51亿元的铜工艺品收入占据35%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铜师傅招股书

与传统工艺品布局线下景区、纪念品店的营销方式不同,铜师傅主打线上营销。俞光从成立之初起就将电商作为最重要的营销渠道。如今,其天猫旗舰店显示,铜师傅官方旗舰店已是天猫12年老店,评分均在4.9分以上(5分制)。

俞光曾言,“任何像我们这种小众的、冷门的、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上很可能引起关注,在线下做其实是一滴水掉到大海里,谁都注意不到你。”2024年,铜师傅的线上直销实现营收4.03亿元,占总收入比的70.5%。

“铜”天然不是“货币”

🔒

此文章需要登录解锁

登录后即可查看完整内容,解锁更多优质文章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