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东方证券两保代被罚 大鹏工业IPO项目波折不断

 财中社 高尚  2025-07-09 15:17  2.1w阅读

大鹏工业的北交所IPO进程距审核受理已经过去两年,其保荐机构更换为东方证券的背后还暗藏一条隐秘的人员迁徙链。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C(处罚处分类)显示,东方证券保荐代表人李方舟、吕晓斌因在哈尔滨岛田大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鹏工业”)IPO项目中履职违规,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这一处罚再次凸显监管层对投行执业质量的严格要求,以及对IPO项目全流程合规性的持续关注。

大鹏工业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精密清洗设备研发制造的企业,其自2020年首次冲刺创业板以来,经历了撤回申请、更换保荐机构、审核中止等多重波折。此次保荐代表人被处罚,不仅为其北交所上市进程蒙上阴影,也暴露出投行在项目尽职调查、风险把控等环节的潜在问题。

东方证券两保代因大鹏工业项目被罚

根据证券业协会分类名单C(处罚处分类)的披露,李方舟、吕晓斌被北交所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涉及项目为大鹏工业的IPO,但具体原因北交所尚未披露。2025年以来,东方证券已有6名保代被处以自律处罚。2024年以来,东方证券保荐的10家拟于北交所上市项目中有2家主动撤回。

此次涉及到的大鹏工业于2023年11月被受理,目前已遭到北交所两次问询。结合问询函中内容来看,在申报辅导期内,大鹏工业对其多年的财务报告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涉及营收、净利润等多个科目。且此番上市,大鹏工业更换了可比公司,而其中一家原来选取的可比公司指出,其所处行业面临供过于求、价格竞争激烈等问题。除此以外,2024年,大鹏工业两次更换年审会计师事务所,且在第二轮问询审核前夕,大鹏工业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造成一名工人死亡。

资料显示,2020年12月,大鹏工业曾申报创业板,后于2021年8月申请撤回。原因在于根据2021年上半年项目验收及在手订单,预计2021年经营业绩会出现大幅下滑,无法满足创业板上市标准,因此主动申请撤回。撤回创业板申报后,大鹏工业“转战”北交所。

大鹏工业IPO坎坷历程:撤回、换保代与人员迁徙链

大鹏工业的IPO波折始于2020年12月。彼时,其首次向创业板递交招股书,由申万宏源证券保荐,保荐代表人为孙萍、刘智博。然而,因被质疑创新能力不足、股权转让合理性存疑,且预计2021年业绩大幅下滑,公司于2021年8月主动撤回申请。

时隔两年,大鹏工业于2023年6月转战北交所,保荐机构更换为东方证券,保荐代表人变更为李方舟、吕晓斌。此次更换背后,暗藏一条隐秘的人员迁徙链:孙萍与吕晓斌曾在申万宏源共同负责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来德”)的科创板IPO项目。奥来德于2020年9月成功上市后,两人先后从申万宏源跳槽至东方证券,吕晓斌最终成为大鹏工业项目的保荐团队成员。

更值得注意的是,孙萍与吕晓斌的职业轨迹均指向东北证券。根据证券业协会官网信息,两人在加入申万宏源前,均曾在东北证券任职。这种“东北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的迁徙路径,在投行圈中并不罕见,但在大鹏工业项目中,却形成了一条微妙的利益关联链。

大鹏工业IPO的波折与保荐代表人被处罚事件,折射出当前资本市场严监管、强问责的大背景。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监管层对投行“看门人”职责的要求日益严格,项目撤否率、合规记录等指标已成为衡量券商投行业务能力的核心标准。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选择合规性强、专业能力过硬的保荐机构,是确保上市进程顺利推进的关键;而对于券商来说,唯有强化内部风控、提升执业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未来,随着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制度的持续完善,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将进一步发挥作用,推动投行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