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夏震 2025-09-19 10:33 9956阅读
9月以来,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先后就合计7000万元逾期贷款,将借款方杭州建工及其连带责任担保方杭州城建诉至法院,揭开企业信贷风险向担保链条传导的一角。
9月以来,中信银行(601998)、浦发银行(600000)接连对陷入债务困局的杭州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杭州建工”)及连带责任担保方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城建”)采取法律行动。
其中,9月18日,杭州城建公告披露,9月5日,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就两笔合计4000万元的逾期流动资金贷款,向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杭州建工与杭州城建一同列为被告。
据披露,两笔贷款均发放于2024年6月,由杭州城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其中,第一笔2000万元贷款于2025年6月20日出现本金逾期,截至8月20日杭州建工仅结清期内利息;第二笔2000万元贷款在2025年6月19日到期时,更是出现本金与利息双重逾期,杭州建工同样未归还本金(期内利息已结清)。
基于此,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分别诉请杭州建工偿还本金、罚息及律师费合计2026.52万元、2036.8万元,并要求杭州城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无独有偶,早在9月7日,杭州城建披露的《关于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就显示,公司因连带责任保证,卷入与浦发银行杭州清泰支行的两起借款合同纠纷,涉案主债务本金合计3000万元,浦发银行提出的诉求金额总计超2043万元。
两笔借款同样指向杭州建工——2024年6月,杭州建工分别向浦发银行借款1000万元、2000万元,均由杭州城建同步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但杭州建工自2025年3月20日后停止还款,最终触发诉讼。
回溯来看,杭州建工的财务危机早有迹可循。企查查信息显示,2024年杭州建工作为被告的司法案件达283件,创历年新高,其中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等涉债务类纠纷占比突出;当年公司还留下170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高达1.9亿元。
更早的2024年3月,杭州建工就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涉案金额超386万元且全部未履行,同时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在财务危机已显露的背景下,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于2024年6月仍向其发放贷款,如今风险暴露也引发了市场对信贷审批逻辑的关注。
不过,从银行端的整体资产质量来看,中信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仍保持稳定。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16%,与2024年末持平;不良贷款余额微增至671.34亿元,主要源于贷款总规模从5.72万亿元增长至5.8万亿元的自然波动,不良资产“成色”未现明显恶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逾期贷款结构的优化:逾期3个月以内的短期逾期贷款余额从2024年末的531.2亿元大幅降至337.3亿元,占比从0.93%回落至0.58%,带动逾期贷款合计余额降至867亿元,占比1.49%。同时,拨备覆盖率207.53%、贷款拨备率2.40%仍处于较高水平,为风险抵御筑牢了“缓冲垫”。
若聚焦具体行业,中信银行对正持续加大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的信贷投放,但这两个行业的资产质量呈现分化。
其中,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在2025年6月30日达到2971.6亿元,较2024年末的2851.5亿元增长约4.21%,在公司贷款中的占比也从4.99%提升至5.12%;与之相伴的是资产质量的边际改善,不良贷款余额从2024年末的63亿元下降至56.1亿元,不良率从2.21%降至1.89%。
而建筑业贷款扩张更为显著,2025年中贷款余额达1338.2亿元,较2024年末的1156.1亿元增长约15.8%,在公司贷款中的占比从2.02%提升至2.31%;但该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从2024年末的6.1亿元大幅攀升至13.2亿元,不良率也从0.53%升至0.99%,信用风险有所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