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业绩与规模同步上升的背后

 财中社 高尚  2025-10-24 12:02  2.0w阅读

冯炉丹同时提醒,经历前期大幅上涨后,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在低位,部分热门标的价格中包含较高预期,未来需关注市场波动与流动性风险。

10月23日,中欧基金披露旗下部分产品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三季报数据显示,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型基金三个月净值增长近八成,资产净值从二季度末的约15亿元扩大至130亿元,增幅在同类产品中靠前。

在AI主题基金普遍受益的背景下,这只产品的表现尤其突出。究竟是市场热度带来的结果,还是基金经理的主动配置发挥了关键作用?从两期报告的对比来看,仓位、行业分布与投资逻辑的变化,或能揭示其中的原因。

业绩显著提升,资金集中流入

2025年三季度,电子、通信等科技板块持续走强,AI主题成为市场主线。中欧数字经济混合A、C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79.11%和78.85%,显著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28.49%;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超过200%。

与此同时,基金规模迅速扩大。三季度末资产净值合计130.21亿元,其中A类52.74亿元、C类77.48亿元,较二季度末分别增长十余倍。基金总份额由9亿份增至43亿份,季度内申购与赎回均活跃,C类资金流入尤为明显,显示机构资金参与度显著提升。

从配置结构看,基金维持高仓位,并强化制造业方向。制造业权重从二季度末的54.79%上升至63.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则由9.01%降至3.04%。港股通持仓比例略降至23.91%,投资重心重新聚焦A股产业链核心环节。

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生益科技等通信与光模块公司仍居核心位置,同时增加了新泉股份、三花智控等制造业标的。组合从“算力基建”延伸至“制造与应用终端”,在保持主题一致性的同时,增强了行业分散度。

这一变化与三季度市场结构性上涨相呼应,也反映出基金在高景气板块中进行的主动调仓。业绩提升固然得益于主题行情,但高仓位与结构优化的叠加效应同样是关键。

基金经理冯炉丹:从AI基建到应用落地

基金经理冯炉丹自2023年9月起管理中欧数字经济混合,拥有九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中欧基金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她在三季报中指出,三季度全球金融市场延续强劲表现,成长股领涨,AI产业的加速发展成为主旋律。

冯炉丹认为,海外领先AI企业的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AI技术正在重塑搜索、社交、电商等传统互联网领域,科技巨头不仅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还通过债务与股权融资参与AI“军备竞赛”。与此同时,AI正从云端向终端渗透,端侧AI和智能机器人等方向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操作层面,她保持高仓位运作,持续聚焦五大方向:AI基础设施、智能机器人与智能驾驶、AI应用、端侧AI及国产AI产业链。针对不同环节,基金进行了结构微调

她同时提醒,经历前期大幅上涨后,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在低位,部分热门标的价格中包含较高预期,未来需关注市场波动与流动性风险。冯炉丹建议投资者以资产配置视角参与AI领域,将AI板块作为组合的一部分,通过分散配置平滑波动。

从她的陈述可见,中欧数字经济混合的操作思路更强调阶段判断而非单一押注:在产业逻辑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节奏控制与行业调整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这种“结构灵活性”成为基金能在主题波动中维持优势的重要因素。

三季度,中欧数字经济混合的净值与规模同步增长,成为AI主题行情的典型样本。高仓位与行业集中度带来业绩弹性,但同样意味着对市场节奏与风险控制的更高要求。

在AI产业进入从“想象”到“兑现”的阶段,基金经理冯炉丹的策略更多体现为顺势而非追势。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在高热度赛道中保持节奏与理性平衡的管理方式,或许比短期的净值增长更值得关注。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