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赵寒 2025-09-19 10:33 2.5w阅读
余凯该如何带领地平线走出“客户越多亏损越多”的魔咒?十年后,百度系和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终于重逢在即将开启的Robotaxi大战赛场上。只是,他们手中的各自筹码已不同。
10年间兜兜转转,余凯终于又坐回到了Robotaxi的“饭桌”上。
余凯是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一周前的9月11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地平线(09660)与哈啰宣布结成战略合作,携手推进L4级Robotaxi的商业化。
L4新故事
地平线官微称:“此次合作,是地平线前瞻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标志着地平线智驾技术基座全面赋能L2到L4全域场景。”
在合作中,地平线将自己定义为“技术基座公司”,哈啰则是“运营商”。根据协议,合作双方将就L4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及技术展开合作,包括L4级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车规级域控制器及配套硬件,完成端到端的系统集成与量产验证。该方案将作为哈啰Robotaxi车队的核心软硬件系统。
这一说法与哈啰的官方表态不尽相同,哈啰并未将地平线作为“核心”,而只是众多“备胎”和选择之一。
《财中社》注意到,6月23日,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300750)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造父智能”),进军Robotaxi,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
此后,哈啰的Robotaxi之路不断“狂飙”。
9月11日,哈啰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同步全球首发首款前装量产车型 “HR1”,与最初提供技术支持的宁德时代毫无关系。同时,哈啰马不停蹄与启辰汽车、阿里云、地平线、禾赛(HSAI)等行业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覆盖整车制造、云服务、芯片、激光雷达等关键环节,以“生态联盟”噱头塑造自身“资源雄厚”形象。
9月17日,哈啰进一步发布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09988)将战略投资哈啰,双方将基于此前合作基础,进一步深化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加速Robotaxi行业的商业化、规模化进程。
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此前受访提出愿景称,哈啰将打造适配不同车企与技术伙伴的 “多层次可接入运营平台”,成为 Robotaxi 界的 “安卓”。
以此来看,哈啰本身重点不在于造车,而是运营平台,这点地平线心知肚明。那么,地平线全心全意为哈啰Robotaxi车队量身打造的“核心软硬件系统”,买方既然不是哈啰,双方仍需寻找第三方买单。
“我们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以哈啰全栈自研的技术方案产品为主,另外一条是跟地平线联合开发的L4产品。”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亦公开表示,“我越来越觉得最终胜出者大概率是把运营和技术都做到极致的。而且是把运营技术和Robotaxi技术深入整合在一起,制造反而不关键,找车企代工就好了。”
不难发现,地平线L4新故事的“初心”,可能一开始就“错付”了。
战略性亏损?
既然清楚知晓哈啰的意图和定位,地平线为何还要执意配合其讲述L4新故事?
巨大的市场前景可能是关键原因之一。无论哈啰,还是地平线,纷纷在对外传播中提及瑞银报告中的巨大市场前景。Robotaxi作为L4级自动驾驶的重要应用和商业化场景之一,据瑞银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Robotaxi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将达到1830亿美元,届时全国将有约400万辆Robotaxi投入运营。
巨大的潜在市场,有利于投资者更长久支持地平线当下选择的“战略亏损”。
地平线8月底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收入实现15.67亿元,同比大增67.6%;毛利润达10.24亿元,综合毛利率65.4%;现金储备161亿元。
但与一般公司营收大增、利润改善的“通识”不同,地平线期内亏损进一步扩大,从2024年同期的50.98亿元提升至52.33亿元,经调整经营亏损同比增长34.9%至11.11亿元。而寒武纪(688256)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8.81亿元,归母净利润从亏损5.30亿元,直接扭亏盈利10.38亿元。
不与寒武纪比己之缩短,地平线财报称,销售成本及研发费用的提升是导致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地平线的前五大客户中,一年前占比37.62%的客户C,当下仅占比11.76%;曾占比22.85%的客户E,当下仅占1.03%;曾占比10.46%的客户D,当下占比7.83%;当下占比19.70%的客户A,一年前仅占比3.27%;占比12.76%的客户B,一年前占比3.59%。
也因此,2025年上半年,地平线虽然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实现出货量与单车价值量齐升,报告期内,该业务营收7.78亿元,同比大增3.5倍,出货量198万套,同比翻倍增长;中高阶产品解决方案实现出货量98万套,同比激增6倍,占总出货量49.5%,并贡献了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超过80%的收入。但地平线的亏损并未随着营收的大幅增长及中高端产品的占比提升而改善。
“地平线财报显示,上半年新增近90款新车型定点。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产品解决方案普适性不够,需定制化开发,则人力投入将极大吞噬产品毛利。而因为定制化开发导致公司常年亏损的国内2B公司,数见不鲜。譬如第四范式(06682),再如很多软件上市公司,因定制开发导致亏损的比比皆是。”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从这个角度看,地平线希望进军更具规模化复制的Robotaxi行业解决方案,是明智之选,但其选择哈啰,又多少有些无奈。”
上述人士的意思是,地平线非常清楚其赖以打开智驾芯片及解决方案市场的最初法宝,是交付服务及高配合度定制性开发。常为业内津津乐道的一个创业故事是,当初地平线派出上百人团队,配合理想汽车(02015)适配方案,从而打开了地平线在智驾芯片领域的“第一片天”。
而在认知到即便毛利率很高但2B定制化很难盈利的“魔咒”后,如何选择标准化解决方案降低定制开发成本,成为余凯必须考虑的战略选择,L4级Robotaxi则恰好是这样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对此确实心知肚明,其2024年招股书中明确指出:“鉴于竞争激烈,我们未必能够成功扩大市场份额;即使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未必会带来盈利。”
一语成谶。截至上半年,地平线前五大客户占比略超50%,低于其2021-2023年及2024年6月底的60.7%、53.2%、68.8%及77.9%。前五大客户市场份额占比的下降,意味着地平线客户的更多元化、分散化,而这又进一步导致地平线销售及研发成本的居高不下,强如余凯,又该如何带领地平线走出“客户越多亏损越多”的梦魇?
与哈啰合作讲述Robotaxi新故事,当然是余凯的重要选择之一。
合作协议签署之时,不知余凯是否会想起,2015年7月,他离开自己在百度(09888/BIDU)组建的自动驾驶团队,创立地平线。彼时陆续离开百度自动驾驶的大牛们,彭军和楼天城创立了小马智行(PONY);韩旭创立了文远知行(WRD)。
十年后,百度系和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终于重逢在即将开启的Robotaxi大战赛场上。只是,他们手中的各自筹码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