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夏震 2025-07-24 14:40 2.3w阅读
7月21日,包头税务局公告披露内蒙古蒙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欠缴企业所得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合计357.2万元,该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91.9%至227.8万元。
7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包头市税务局发布公告,对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全市纳税人欠税情况予以公示。其中,企业、单位纳税人欠缴税款200万元及以上、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欠缴税款10万元及以上的信息被列为公告重点。
本次公告中,内蒙古蒙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商消金”)涉及企业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两大税种欠缴:企业所得税欠税余额达34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存在多笔欠税记录,金额分别为5.5万元、9.4万元、1.4万元不等。
蒙商消金作为内蒙古首家、全国第1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前身为2016年12月成立的包银消费金融,初始注册资本3亿元,创始股东为包商银行(持股73.6%)、深圳萨摩耶互联网科技(持股26%)及百中恒投资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持股0.4%)。2019年6月公司增资至5亿元,引入微博全资子公司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包商银行持股降至44.16%;2020年4月包商银行因信用风险被接管,蒙商银行后续承接其对包银消金的股权投资,2021年3月公司正式更名为“蒙商消金”,业务覆盖个人消费贷、金融债券发行等多元领域。股权结构上,当前蒙商银行持股44.16%为第一大股东,微梦创科(40%)、深圳萨摩耶(16.6%)、百中恒(0.24%)依次持股。
蒙商消金的盈利能力自2021年起陷入持续滑坡通道。2021至2023年利润表数据显示,营收端呈现“高位跳水后弱修复”态势:2021年营业总收入达6.41亿元,2022年骤降20.7%至5.08亿元,2023年虽微增7.2%回升至5.45亿元,但较2021年仍缩水15%。
净利润更呈阶梯式下滑——2021年净利润7801万元尚处行业常规盈利区间,2022年雪崩式下跌83.2%,仅余1313万元;2023年虽凭借113.9%的同比反弹回升至2808万元,却仍较2021年缩水超六成。营业总成本的波动进一步暴露经营失序:2022年成本随营收收缩下降20.2%,2023年又随营收回升增加7.5%,成本管控的不稳定,加剧了盈利的波动风险。在消费金融行业监管趋严、头部机构挤压的竞争格局下,蒙商消金既未能守住营收规模的基本盘,更难以遏制利润的深跌态势——2023年的利润反弹,本质是2022年暴跌后的弱修复,长期盈利动能衰减的颓势仍未扭转,其突围之路仍荆棘密布。
2024年,蒙商消金更迎来业绩“至暗时刻”:净利润骤降至228万元,同比暴跌91.9%。透过年度利润表,收入结构矛盾、风险计提飙升、成本管控失序等重重问题堆叠,共同挤压盈利空间。
据年报数据,蒙商消金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11.6%,但利息收支呈现“增收难抵增支”现象——利息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10.9%,利息支出却达82.9亿元同比增长5.1%,最终利息净亏损20.7亿元,虽较上年22.8亿元的亏损有所收窄,仍为大额负向拖累;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延续净支出状态,全年净亏损1.4亿元,尽管亏损幅度较上年的1.6亿元收窄14.9%,却仍未实现收益转化,折射业务端“规模扩张难换盈利”的尴尬。
成本端压力更甚,营业总成本攀升至58.5亿元,同比增幅15%超收入增速。其中信用减值损失暴增21.6%至28.2亿元,暴露贷款客群质量恶化或风控模型失效风险,大额减值计提直接吞噬利润;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11.4%至2.9亿元,规模扩张未摊薄固定成本,获客、运营效率低下问题凸显。利润与税费的反差更显异常,利润总额2.4亿元同比下滑34.6%,所得税费用却飙升177%至2.1亿元。多重因素作用下,蒙商消金的盈利能力跌至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蒙商消金2024年末税费负债压力仍处高位未解。据其年报披露的应交税费数据,2024年末公司应交税费合计达2409万元,较年初的374万元激增543%。其中,企业所得税以2031万元占据绝对主力,占比超八成;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对比2024年228万元的净利润,税费负债规模已超其10倍,暴露税务计提与盈利的严重失衡。
2024年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对行业准入标准作出重大调整,其中注册资本金从3亿元提升至10亿元、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不低于50%的双重要求,成为检验机构合规性的核心指标。这一政策调整并非一蹴而就,2009年试点初期,监管就明确主要出资人持股需超50%以强化风险管控;2013年政策松绑取消这一限制,鼓励多元资本参与;2024年新规则基于行业风险防控需求,重新强化股权集中与资本实力要求。
在此背景下,蒙商消金的合规压力尤为显著——作为国内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6家未达注册资本10亿元红线的机构之一,其当前注册资本仅5亿元,且股权结构呈现蒙商银行(44.16%)与微梦创科(40%)的分散格局,均未满足主要出资人持股50%的要求。
面对双重合规缺口,蒙商消金在未来或需启动针对性整改:一方面需在监管过渡期内完成注册资本补足,蒙商银行或微梦创科需牵头推进增资;另一方面需通过股权调整明确控股股东,蒙商银行与微梦创科中需有一方通过增持实现50%以上持股。
蒙商消金深陷资本合规与业绩困局之际,管理层与董事会率先掀起“换血”风暴。
据2024年年报信息,彼时董事会由7人组成,董事长尹志成领衔,原总经理杨翀同时兼任董事;当年,第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已免去杨翀总经理职务,马建兵开始代为履职高管核心角色。
进入2025年,人事调整升级为董事会“换届重构”: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选举杜慧、马建兵、李超然等6人为第二届董事会董事,其中马建兵的董事任职资格于3月10日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核准,杜鹏则在6月18日获批;而第二届董事会2025年第二次临时会议进一步选举杜慧为董事长,其任职资格同步通过监管核准,任期自6月19日启动。
至此,蒙商消金的董事会完成了一轮调整——原董事长尹志成、原总经理兼董事杨翀、董事李昂、独立董事余吉安四人退出;新增杜慧、马建兵、杜鹏三位董事,董事会规模从7人精简至6人。
7月2日,蒙商消金正式公告,经第一届董事会2024年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及监管批复,马建兵正式获聘为总经理。
董事长杜慧履职刚满一月、总经理马建兵到任仅19天,包头税务局的欠税公告便为新班子送上“合规压力测试”。在资本补足、股权重构与税务修复的多重考验下,蒙商消金新管理团队的突围之路,从开局便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