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赵薇 2025-09-08 11:47 3.0w阅读
预制菜的毛利率不高,很容易受到原料成本影响而利润波动。
2025年上半年,“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605089)收入为3.4亿元,同比上升4.7%;归母净利润为3195万元,同比下降24.5%;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14万元,同比下降103.7%。
《财中社》注意到,预制菜相关公司普遍毛利率不高、业绩不佳,且行业参与者众多。
预制菜增收不增利
味知香管理层解释,预制菜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
味知香主要从事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预制菜的毛利率不高,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20.8%,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超4个百分点,净利率也与上年相比下滑了3.6个百分点至9.3%。近年来公司毛利率一直稳定在25%左右,而毛利低很容易受到原料成本影响而利润波动。
预制菜行业的毛利率要远低于普通餐饮行业。相比餐饮龙头海底捞(06862)超过60%的毛利率,预制菜行业龙头们在20%徘徊。例如2025年上半年,速冻食品行业龙头安井食品(603345)毛利率约20.5%,而千味央厨(001215)、惠发食品(603536)的毛利率也分别只有23.6%、17%。
预制菜公司发力各不相同,但净利率殊途同归。在2024年报中,味知香管理层表示公司产品以往主要为小炒类,如今随着消费者习惯向“现炒”升级,公司产品品类向煎炸、蒸煮、小炒、卤味类发展,并推出“现包”“现拍”系列产品,并且由冷冻食品向鲜品、熟食类发展。
千味央厨的业务基本盘其实是主食类,其次是烘焙甜品类。而安井食品的速冻菜肴系列主要是小龙虾、小酥肉、虾滑、牛羊肉卷等火锅食材。各家公司均受原料成本影响较大。
根据艾媒咨询,中国预制菜市场的销售以B端为主,主要面向餐饮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中,B端市场占比70%左右。
在过去,预制菜的下游主要是B端餐饮业,然而近年来餐饮业陷入增收困境,普遍利润下调或勉强持平,预制菜自然也难以发展。据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告,公司收入下滑3.7%至207亿元,归属净利润下滑超20%;太二酸菜鱼的母公司九毛九(09922)收入和利润下滑均超1成。在收入下滑之时,B端餐饮业纷纷降本增效,餐饮业上游的预制菜难免受到影响。
竞品众多,已成红海
根据艾媒咨询披露,下游的B端客户以连锁餐饮业居多,这些连锁品牌要求味道高度统一,供应链食材统一管理,例如广州酒家(603043)、海底捞和麻六记。而剩下的一小部分C端渠道则是KA商超,即时零售如美团买菜、盒马鲜生及钱大妈。
C端消费者渠道难以突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透露,"整个预制菜行业目前是政策端在推动,资本端在赋能,产业端在加码,但消费端不认账。"
并且随着预制菜的兴起,自制预制菜的风也吹起来。一种被称之“冻门”的自制预制菜群体活跃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与其吃价格更贵、更不健康的预制菜,倒不如提前自制一周的“预制菜”菜品,分别包装冻在冰箱冷冻层,每天早晨按需取用。
根据艾媒咨询,2024年预制菜行业规模4850亿元,增速达到最高的33.8%,预计2025年开始增速将下滑;且一些食品龙头厂商也进军预制菜领域,如双汇火腿肠等母公司双汇发展(000895)2025年报显示预制菜占比提升,金字火腿(002515)、三全食品(002216)等预制菜也表现不错。
随着市场需求转变,2025年一季度开始,味知香开启“团餐”客户市场,另外和商超KA建立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