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催收五宗罪:奇富科技的合规危机浮出水面

 财中社 李旼  2025-05-13 16:32  2.0w阅读

奇富科技的催收问题并非孤例。多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因高利贷、暴力催收频遭诟病。

奇富科技(03660/QFIN)以信贷科技平台为名,却因涉嫌五类非法催收行为引发超4.4万条投诉,面临监管重罚与整改压力。频繁爆出的催收乱象,也让这家金融科技巨头的合规能力备受拷问。

截至2025年5月上旬,黑猫投诉平台检索“360借条”显示相关投诉高达42998条,“奇富借条”相关投诉1261条,另“奇富科技”相关投诉60条。

隐私泄露:债务信息“误伤”家人同事

奇富科技被指在催收中擅自向借款人亲属、同事披露债务信息,严重侵害隐私。2024年3月,一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称:“我只是遇到困难了,360借条(现在奇富借条)在我逾期没多久对我本人威胁恐吓,还给我身边亲戚朋友打电话发信息爆我通讯录,泄露我个人隐私,请求有关部门介入调查这些暴力催收违法行为。”

截至2025年5月上旬,黑猫投诉平台“360借条+隐私泄露”关键词检索显示相关投诉达557条。

奇富科技回应称: “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违规员工或外包方追责”,但未公开具体处罚案例或整改措施,引发用户质疑其合规诚意。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4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数据,金融隐私泄露案件上升19.7%。

骚扰轰炸:昼夜电话短信压垮借款人

用户投诉奇富科技委托的催收人员高频拨打骚扰电话、发送恐吓短信,甚至凌晨联系借款人亲友。一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馈:“360借条,一直暴力催收威胁恐吓,一直高频拨打我和我家人电话,一直微信恐吓我家人我朋友,还有我,和平台反馈过也不处理,还是一直这样骚扰,曝光我通讯录,现在一直打一直打,客服工作人员也不处理解决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的生活了,我父母身体也不好,这样搞得我要活不下去了。”还有用户投诉:“因逾期奇富借条(原360借条)app贷款,遭到恶意催收,频繁打骚扰电话给本人,并且打电话发短信给亲人,朋友,甚至冒充本人亲属打电话给公司领导同事,造成严重恶劣影响。导致本人心烦胸闷,心情抑郁,工作生活都收到严重影响,得抑郁症了。”

黑猫投诉平台“360借条+电话骚扰”投诉累计3736条。

奇富科技表示,“已上线催收合规系统,限制拨打频次,外包公司需签责任协议”,但未披露违规外包公司的解约情况,合规系统效果存疑。

假借法院公安恐吓还款

奇富科技催收人员被指冒充“法院执行局”或“公检法人员”,以立案、拘留威胁借款人。用户反映:“360借条暴力骚扰,冒充公检法人员,打扰到正常生活。”还有用户称:“360借条冒充公职人员,暴力催收骚扰我家人,导致我家人生病住院,我已经明确表示我会尽快还款,催收人员依旧不管不顾骚扰我家人,包括我的联系人,简直丧尽良心。并且威胁恐吓我家人,我要求立刻停止骚扰我和我家人。”

类似投诉在黑猫平台超270条,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禁止欺诈性陈述的规定。

奇富科技回应称:“未授权冒用国家机关名义,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但未提供已处理的案例或内部监管机制,回应空洞。

征信高压:协商期未满即“黑名单”

多位用户反映,在协商还款期间,奇富科技提前将其列入征信逾期记录。2025年4月19日,用户“网友保保_3AhlnZqP”在消费保平台投诉:“奇富借条未经同意扣取会员费导致征信逾期:奇富借条无故乱收取会员费用,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借款158元作为会员费于次月还款,导致本人因158元会员费用逾期上征信,请银监会严查此类企业,在当今社会状态下利用如此手段诈*!”

黑猫投诉平台统计,“360借条+协商期征信”投诉达151条。

一用户在360借条上借款55400元,偿还一半后因生意失败无力继续偿还,逾期前联系客服协商还款被告知需先逾期,逾期后遭遇违规催收。首次投诉后客服表示会停止催收,让用户有钱再还,但用户要求一次性结清时,发现已被上报征信。再次投诉后,客服态度恶劣,只愿开具结清证明,并否认银监会关于协商还款的规定。用户质疑360借条不受银监会监管,并强调客服前后说法不一致,未曾提及上报征信。

奇富科技回应称: “上传征信前有告知流程,提供申诉渠道”,但未澄清告知是否充分,申诉成功率数据缺失,难解用户疑虑。

虚假宣传:诱导用户借款多收费

奇富科技被指通过频繁推送借款优惠、宽松审批诱导用户借款,甚至诱导老用户多次借款,一旦逾期则强力催收。

一位360借条的老用户投诉,发现其借款合同与官方宣传利率不符,存在多收费情况。用户与客服沟通未果,客服称利率以特别提示函为准,且收费合规。

还有用户投诉称,360借条的客服以“免息券”为诱饵,引导其下载并申请借款,但实际放款来自第三方平台“攒钱花”,免息券未生效,利息反而更高。用户申请取消放款被推诿,最终无法撤销,提前还款还需支付高额费用且操作失败,质疑平台存在虚假宣传、诱导借款和人为拖延还款以增加利息的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360借条+诱导借款”投诉超600条。

奇富科技回应称:“借款用户有自主选择权,授信基于风控规则”,但未解释为何频繁推送高额借款,风控规则透明度不足。

利润飙升,合规失守?奇富科技的风险缝隙

《财中社》梳理发现,奇富科技脱胎于360集团的互联网借贷业务——360借条,该业务2018年以360数科的身份从360集团独立,当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2年11月360数科又在香港二次上市,2023年4月更名为奇富科技,同月,还宣布将其核心产品“360借条”阶梯式升级为“奇富借条”,主打轻资产模式。

2024年,奇富科技盈利能力实现显著增长。全年总撮合及发起贷款规模3219.7亿元,较2023年的3691.3亿元减少12.8%;平台服务的贷款撮合规模为1705.89亿元,较2023年的1643.21亿元增加3.8%。公司全年净收入171.7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达62.6亿元,同比增长46.18%。

收入结构显示,信贷驱动服务收入117.2亿元,占比68.2%;平台服务收入54.5亿元,占比31.7%。其中,转介服务费收入28.4亿元,同比激增199.2%,主要得益于ICE(智能信贷引擎)平台贷款撮合规模增长。全年在贷余额1370.1亿元,其中轻资产模式及技术解决方案贡献796亿元,占比58%,较2023年提升8.6个百分点。

高利润背后,是合规问题如影随形。

尽管名称更换为“奇富借条”,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奇富借条将与360借条并行,360品牌仍在大量使用,易误导用户将其视为“360官方产品”,暴露品牌责任与监管混淆风险。

根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行需明确与第三方机构的权责,禁止对无关第三人清收。《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规定,催收不得向债务人外的其他人透露债务信息。然而,奇富科技的催收行为频频越界,暴露监管漏洞。

互联网金融的催收乱象和监管红线

奇富科技的催收问题并非孤例。多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因高利贷、暴力催收频遭诟病。

中消协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金融服务类投诉共计6778件,并明确指出除了违规荐股现象多发外,投诉集中在隐性收费抬高贷款成本:一些消费金融机构以担保费、会员费、咨询费、服务费等名目收取隐性费用,实际贷款利率远超国家规定;提前还款难和不合理收费:消费者向消费金融机构申请提前还款时遭遇推诿或收取不合理费用;不正当催收行为屡禁不止:部分催收机构冒充执法人员,或通过骚扰通讯录亲友等手段进行“暴力”催收,对消费者名誉和精神造成损害。

在奇富科技2024年财报中,催收逾期贷款能力被列为影响业绩的重大因素。

来源:奇富科技2024年报

监管收紧下,奇富科技可能面临整改与罚款双重压力。

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禁止非法催收行为。奇富科技涉嫌违反以下法规,面临行政处罚风险:

法规名称

条款/内容

机关

出台时间

《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

禁止未经授权向第三方披露客户信息,最高罚款1000万元

银保监会

2022年1月

《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

禁止虚假或误导性营销及恐吓催收,最高罚款500万元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

2021年12月

《个人信息保护法》

不得向无关人泄露借款人信息,最高罚款5000万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21年11月

《征信业管理条例》

上传征信需真实、必要,违规者罚款50-100万元

国务院

2013年1月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禁止骚扰、威胁借款人及其亲属,最高罚款200万元

原银监会

2016年8月

奇富科技的催收乱象不仅损害用户权益,也暴露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漏洞。在合规红线日趋严厉的背景下,这家信贷平台是否愿意正视问题、主动整改,还是会继续在模糊地带游走,终将由时间和监管来验证。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