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吴若凡 2025-10-22 20:42 2.8w阅读
《民法典》规定,酒店作为经营场所管理者,负有保障住客人身安全的法定义务。全季济南涉事酒店,未核实访客与住客关系、未获住客确认放行陌生人,违规为非住客开通房门权限,属于典型的“未尽安全保障义务”。
日前,某媒体微信群中曝出全季酒店济南某店一起恶性事件:一名外地到济南出差的女性,入住全季酒店后遭遇性侵。
案情披露显示,受害人当晚因业务需要与涉案男子聚餐,双方均有饮酒。受害人酒醉后独自在该酒店办理入住后,涉案男子以“代为结账”和 “送还手机”为由,先后向酒店前台编造借口,让酒店工作人员帮其打开被害人房间,随后趁受害人醉酒状态实施犯罪行为。
安保形同虚设
该起案件中,全季酒店的“房门+电梯”双重刷卡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失效。
涉案男子既未持有房卡,也未提供有效身份核验,仅凭口头说辞便被前台允许进入客房楼层;抵达房门口后,又以“忘记带卡”为由致电前台,前台未联系住客确认便直接为其打开房门提供方便,最终导致侵害事件发生。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许嘉晟告诉《财中社》,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酒店作为经营场所管理者,负有保障住客人身安全的法定义务。本案中,涉事酒店前台未核实访客与住客关系、未联系住客确认便放行陌生人,且违规为非住客开通房门权限,属于典型的“未尽安全保障义务”。
《财中社》就此联系全季酒店所属的华住集团(01179.HK/HTHT)总部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不予置评,未对该加盟店管理标准、安全漏洞整改措施、后续监管方案等核心问题作出任何说明。
据悉,华住集团在门店装修、服务流程等环节设有明确的“标准化管理”要求,甚至会定期开展运营检查,但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华住集团以“加盟自主经营”为由撇清责任。
业内分析认为,华住集团作为品牌方,即便采用加盟模式,仍需对加盟门店的安全标准执行情况承担监督管理责任,这种 "只收加盟费、不担管理责" 的态度,与此前加盟商遭遇装修公司卷款跑路后维权无门的困境形成鲜明呼应。
管理漏洞频发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安全问题在全季品牌并非孤例。
2025年10月,安徽淮南凤台县全季酒店发生一起险性侵事件。受害人因饮酒过量被一男子带入酒店客房,醒来后遭对方性侵未遂,反抗中还被扇耳光。10月7日,受害人报警后,涉事男子因涉嫌强奸被带走调查。酒店随后致歉并赔偿受害人5000元,当地公安机关也依据相关法律对酒店罚款500元。
据报道,该受害人事先未登记且处于醉酒状态,却被男子抱着全程无阻碍进入客房,人脸识别也是事后补录,酒店对登记时间的说法也无法自圆其说。
同月,南方都市报等还曝光了北京全季酒店 "花洒异物事件"。消费者发现疑似粪便异物后,全季酒店试图让保洁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2021年信网披露上海全季酒店男子深夜试开客房门事件,50分钟内无工作人员干预;2025年南京全季酒店曾出现 "陌生人刷开客房门" 情况。
上述案例事涉“人身安全防护”与“基础卫生保障”两大领域,且均呈现 "问题发生后推诿塞责、处理时息事宁人"风格,华住集团及全季酒店的管理漏洞令人担忧。
扩张管理失衡
全季酒店多次事故及恶性事件背后,实则是华住集团近年“重扩张、轻管理”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高速奔跑的华住,可能到了需要踩一脚“刹车”的节点。
公开数据显示,近两年,华住集团以行业罕见的速度扩张:2024年,新开酒店超2400家,较年初目标超额33%,年末在营酒店总数突破1.1万家,客房数达108.82万间,2024年市场份额达15.39%,位列行业第二。2025年上半年,全球在营酒店进一步增至 12137家,客房数突破 118 万间;以上半年增加酒店店数量估算,2025年底,华住集团旗下酒店将超过1.3万家。
与扩张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住集团管理能力与服务质量并未同步跟进。
2024年,华住集团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2025年一季度租赁及自有酒店收入,同比下滑 10%,日均房价下跌8元,若剔除外汇收益,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收入与利润的背离,背后是管理跟不上扩张步伐,运营效率下降、服务价值缩水。
此外,华住集团高度依赖加盟模式,其2024年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门店占比高达95%,2025年中国市场轻资产收入占比55%,但监管体系未能同步跟进。
从“违规授权房卡”,到多地门店被曝安全卫生问题,全季酒店品牌方若仅以“加盟自主经营”为由规避责任,而非及时刹车调整,夯实管理体系疏漏,问题恐只会越积越多。
目前,全季酒店济南性侵事件的民事纠纷仍在推进中,华住集团对该事件的“诿过”和持续沉默,尚不知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