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境外收入波动大、供应商关系成谜:九州风神转战北交所仍遭连环拷问

 财中社 翦音志  2025-10-23 10:18  1.2w阅读

曾因信披不充分、内控执行不到位被创业板拒之门外的九州风神,如今转战北交所,但其背后的老问题与新风险依然层层叠加。

10月15日,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九州风神”)在北交所官网披露了第一轮问询的回复(2025年半年报财务数据更新版)和第二轮问询的回复,这已是这家电脑散热器制造商第二次IPO。

早在2020年,九州风神就申报了深交所创业板IPO,却在后续的现场检查中被指出“签字会计师对公司基本情况不熟悉、底稿编制混乱、复核记录不完整、审计报告出具8个月仍未归档”等问题。2022年3月29日,深交所上市委以“外销收入增长及原材料采购合理性披露不充分、内控执行不到位、会计差错较多且涉及范围较广”等为由否决公司的IPO。

时隔三年转战北交所,但公司原本的老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新风险也不断涌现。

业绩波动与境外收入依赖

近年来,九州风神的业绩波动较大。2020年至2022年间,公司营收在8亿元至8.3亿元波动,但净利润却持续大幅下滑,从9631万元降至3671万元,降幅高达61.88%。但这一下滑趋势在2023年上半年发生逆转,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47亿元,净利润猛增至1.38亿元,这一现象与同行形成鲜明对比,在同行可比公司中,除曜越科技、锐新科技(300828)净利润为小额盈利外,美商海盗船、超频三等企业均为亏损。九州风神在行业低迷期实现业绩暴增,令市场困惑。

但这种爆发式增长并未持续,2024年,九州风神营业收入约为11.92亿,同比下滑18.57%,对应净利润仅6311万元,同比下降72.91%。2025年上半年则进一步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同比下降24.30%,净利润为4198万元,同比下降47.65%。公司还未上市,业绩就已“变脸”。

业绩波动的根源,在于业务结构存在的隐患,主要体现在对经销模式和境外收入的高度依赖。

报告期内,九州风神的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3.79%、75.13%、74.35%和82.15%。这种对经销商高度依赖的模式,使公司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较弱,难以直接掌握终端市场情况。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对境外市场的依赖度持续攀升。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九州风神境外产生的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75.9%升至89.04%。但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的境外收入并不稳定,2023年境外收入大增95.14%后,2024年下降53.24%,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更是变成负数。

境外地区中,俄语区是公司第一大销售区域。对于2023年境外收入的大增,公司解释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多轮制裁,多家知名企业逐渐终止在俄业务,国际一线厂商也逐渐缩减向俄罗斯市场销售,而九州风神得益于在俄罗斯市场的长期深耕,最终迅速填补市场空白,提升市场占有率。

2024年的下滑,原因则在于九州风神全资子公司北京鑫全盛被美国列入SDN清单,导致公司产品无法在美国继续销售,在美业务被迫停止,加上汇兑损益的影响以及贸易摩擦和税收政策的风险,公司境外收入的可持续性遭遇了监管质疑。

反观公司在境内市场的表现,可谓节节败退。报告期内,公司向境内第一大客户京东世纪销售金额逐年下降,从2020年的6587万元降至2023年1-6月的1944万元,到2023年上半年,京东世纪已不在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之列,境内收入更是从2020年的1.99亿元一路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8145万元。境内业务的持续萎缩,进一步加深了公司对境外市场的依赖,增加了经营风险。

采购数据前后不一与可疑收购

《财中社》注意到,九州风神与供应商的关系错综复杂,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多次问询。

首先,九州风神在两次申报IPO的招股书中,对于产品产销以及原材料采购的信息披露存在出入。

在创业板招股书中,公司表示2020年工业散热器的产量为45.21万件,销量为49.62万件;但在北交所招股书中,2020年工业散热器的产量、销量分别为42.75万件、47.85万件。

此外,两版招股书披露存在差异的还有2020年关于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情况,对比来看,两版招股书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没有区别,但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存在小幅出入,原因在于两版招股书披露的采购总额数字不同,在创业板招股书中,公司披露2020年采购金额为4.31亿元(包括1.21亿元成品和3.10亿元原材料),而在北交所招股书中,这一数字为4.69亿元。

其次,九州风神与永聿电子之间的交易引发了监管关注。永聿电子原为公司机箱供应商,2020年初,九州风神收购了永聿电子固定资产及存货,而就在资产收购完成后,永聿电子立即启动了注销程序,并于2020年6月15日完成注销。永聿电子的前实控人名叫黄从利,他同时也是九州风神惠州工厂的负责人,而且黄从利的配偶覃爱琼、原永聿电子法定代表人吴英杰均在九州风神任职。更复杂的是,2018年8月,黄从利受聘作为深圳鑫全盛总经理进入公司,2019年度,公司定向发行250万股,新增股份全部由黄从利认购,此后黄从利成为公司股东,持股比例为4.43%。

供应商实控人摇身一变成为公司股东与管理层,这样的角色转变难免让人对交易公允性产生疑问。

审计机构接连“爆雷”

在九州风神的IPO进程中,审计机构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雷点。

早在创业板IPO阶段,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是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可就是在现场检查中,被发现签字会计师对公司基本情况不熟悉,审计底稿编制混乱,缺乏必要的勾稽关系,并且复核记录不完整,无法核验事务所质控的真实性、有效性,审计报告出具8个月后尚未完成底稿归档。深交所直接追问中勤万信“在执业质量存在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否谨慎、依据是否充分”,这也成为九州风神首次IPO折戟的重要原因之一。

转战北交所后,九州风神改聘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机构。可就在2024年8月,天职国际爆出大雷:因在江西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存在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等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罚没2708万元,并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面对突发情况,九州风神不得不在8月14日发布公告,变更本次发行上市专项审计机构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而这已是公司第二次更换审计机构。

时至今日,从北交所正式受理已经过去两年,九州风神仍然没有迎来上会审核。在两轮问询中,九州风神的回复仍留给监管和市场诸多疑虑,从境外收入的可持续性,到错综复杂的供应商关系,再到连续爆雷的审计机构,这些顽疾如同悬在公司IPO之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家曾二度挂牌的企业,能否最终成功登陆北交所,依然充满变数。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