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赵寒 2025-09-26 20:59 2.1w阅读
阿里云坚持全栈自研,软硬一体,已具备从底层芯片、超节点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台、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的全栈AI技术能力。
9月24日,2025云栖大会,阿里巴巴集团(09988/BABA,以下简称“阿里”)CEO、阿里云智能集团(以下简称“阿里云”)董事长兼CEO吴泳铭明确指出,阿里云的新定位是做全球领先的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当天下午,作为阿里云重要拼图的专有云正式发布“双I”战略:第一个“I”是AI(智能化);第二个“I”是International(全球化)。
囿于服务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在公众感知层面,阿里云专有云甚是低调。但它却是阿里云服务国计民生行业的重器。
两年前的9月,吴泳铭刚出任阿里云CEO,随即这家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公司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战略调整和组织变革。
战略上,吴泳铭明确了“AI驱动,公共云优先”;组织上,阿里云商业线重组为三大事业部:公共云事业部、政企事业部及国际业务事业部。
其中,公共云事业部不只售卖公共云,也可以售卖专有云。同理,政企事业部的重心除了做好专有云的标准化和可复制外,也可以售卖公共云。
为了更好服务行业客户,阿里云从组织上进行了事业部划分,但从云产品形态上,两者并不割裂。
外界少知的是,“公共云优先”更详尽的表述是“公共云技术优先”。因为阿里云专有云的底座就是飞天企业版,而飞天企业版与阿里云公共云的底座飞天云操作系统在技术上同根同源。
发布于2014年,飞天企业版至今走过了11个年头,现已经成为服务国家关键行业与大型企业的“压舱石”。
IDC《中国专有云运营平台技术能力评估,2025》显示,阿里云是唯一在七个维度全部获得满分的厂商,飞天企业版实力可见一斑。
而当阿里云瞄准全球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飞天企业版自然不会缺席,“双I”战略随之瓜熟蒂落。
AI之“I”
阿里云数据显示,飞天企业版目前在全球服务超过15个国家和地区,管理的计算资源规模已超过2400万vCPU,并支撑着两座万卡级别的智算集群稳定运行。
进入AI时代,飞天企业版已升级为涵盖IaaS基础设施、PaaS平台服务到MaaS模型即服务的全栈式AI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AI应用带来的异构硬件与算力复杂性。通过“一云多芯”能力,飞天企业版全面兼容各类国产主流芯片,保障供应链安全;通过“一云多算”能力,平台实现了对CPU、GPU等不同算力的统一调度,将资源利用率提升100%。
阿里云副总裁、专有云总经理刘国华透露,通过全栈软硬件一体优化,过去半年多已将阿里专有云性能提升9.2倍。
飞天企业版的这一核心能力也因此备受关键行业青睐,并不断深入行业,产出显著成效。
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携手阿里云,联合推出的计量设备AI指挥官,融合了电力智能体与通义千问,工单处置效率提升8倍,故障自愈率达8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其太阳石矿山大模型和“晓悟”煤矿透明地质大脑已接入通义千问,并将共同建设煤炭行业人工智能基础平台。
出海之“I”
除了ALL in AI外,全球化是阿里云的另一大战略。
5月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大会上, 吴泳铭表示,阿里云将以战略级投入,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并加速AI产品国际化,增强出海咨询、技术和服务团队建设,为中国企业出海铺路搭桥。
当国内的政企客户走向海外后,同样需要专有云的支撑。同时,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因为各种原因,也有对专有云的庞大市场需求。
响应客户所需,阿里云专有云结合过去十年经验,面向国际三类典型市场提炼出三大解决方案:
一是主权云模式。为满足当地合规要求,与当地运营商合作,构建当地的“专有公共云”,泰国、南非都采用这种方式。
二是金融云。将阿里云服务国内金融客户的最佳实践推广到海外,支持全球金融客户上云。
三是V2C(VM to Cloud)。帮助客户从传统虚拟化平台升级到AI原生云平台上。
刘国华说,阿里云专有云面向国际市场的方式灵活且“本地化”,这些都为阿里云带来重要机会。
开拓全球市场,领先的产品技术非常关键,但高质量的服务也不可或缺。
据介绍,为保障全球业务的顺利开展,阿里云早在2021年就启动了海外数据合规资质申请,目前已累计获得超过150项全球安全合规认证,并在隐私保护领域四大权威标准全部通过。
同时,阿里云已建立全球7×24小时应急服务体系,提供多语言服务;建设本地服务化体系;通过AI研发了云维小智、飞天助理等Agent产品,帮助客户实现自运维,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下一个十年
在2025云栖大会的主旨演讲中,吴泳铭称,AGI(通用人工智能)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ASI(超级人工智能)。
为此,阿里云围绕AI进行了软硬全栈的协同优化和系统创新,要打造以通义为核心的操作系统和以AI云为核心的下一代计算机。
自2023年开源第一款模型以来,通义大模型在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突破17万个,是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本次云栖大会,阿里云CTO周靖人又接连发布了七款大模型技术产品,展示阿里云的领先能力。其中,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跻身全球前三,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则将模型训练成本大幅降低超过90%。
目前,通义大模型已成为中国企业选择最多的模型。过去一年,阿里云AI算力增长超5倍,AI存力增长4倍多。阿里云也是全球4朵超级AI云之一。
为了进一步增强竞争力,阿里云坚持全栈自研,软硬一体,已具备从底层芯片、超节点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台、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的全栈AI技术能力。
下一个十年,无论是国内各行各业的客户,还是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都必然或主动或被动融入人工智能浪潮中。
故此,飞天企业版必须要完全融合进阿里云全栈AI能力之中。一方面,通过飞天企业版将智算能力深度融入专有云平台,满足政企客户“云+AI”的协同需求;另一方面,大模型服务平台百炼专属版可直接部署于专有云内,为政企客户在安全环境中开发大模型保驾护航。
这一“底座+平台”模式,确保了政企客户和海外客户既能享受到与公共云同步的最新AI技术,又能满足其在数据安全、业务稳定和合规方面的严苛要求。
不难预见,依托“AI”与“全球化”双轮驱动,飞天企业版持续进化迭代,阿里云专有云业务正迎来新的机遇。9月24日云栖大会开幕当日,阿里港股收于174港元,涨9.16%;8月底以来累计涨幅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