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最高学历楼盘”资金挪用旧案后续,郑州银行起诉追讨11亿元借款

 财中社 夏震  2025-07-24 11:43  2.7w阅读

7月23日郑州银行发布诉讼公告,就11亿元借款合同纠纷起诉郑州金威实业及永威置业等6方,该笔借款关联曾因“最高学历楼盘”引发关注的永威金桥西棠项目,后者此前因资金挪用导致烂尾及交付争议。

7月23日,郑州银行(002936)发布诉讼事项公告,披露该行中原路支行就一笔11亿元借款合同纠纷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已收到法院受理案件通知书,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据公告显示,本次诉讼的原告为郑州银行中原路支行,被告包括郑州金威实业有限公司、河南中光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永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以及崔红旗、李伟、李玲玲3名自然人。

案件源于2021年8月2日的一笔借款。当时,郑州银行中原路支行与郑州金威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固定资产借款合同》,约定向其提供11亿元借款,借款期限12个月,付息方式为按月付息。同日,该行还与河南中光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永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崔红旗、李伟、李玲玲分别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上述被告同意为郑州银行中原路支行与郑州金威实业有限公司在一年内签订的债权类合同及相关补充协议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然而,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郑州金威实业有限公司未按约定还本付息,各保证人也未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为维护合法权益,郑州银行中原路支行提起诉讼,诉讼请求包括:判令郑州金威实业有限公司偿还借款本金11亿元及利息、罚息、复利等;支付律师费;判令其余5名被告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本案诉讼费、保全费等由全体被告承担。

“最高学历楼盘”

公开信息显示,郑州金威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2月23日,由郑州金桥置业(持股51%)与永威置业集团(持股49%)合资设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缴资本为零。其核心项目永威金桥西棠位于郑州高新区,占地133亩,规划16栋住宅楼,2020年8月开盘,售价1.6万-2万元/㎡,售出超1600套,涉及业主超2000户。

郑州永威金桥西棠项目曾因“最高学历楼盘”标签而广受关注。据统计,其业主481户为硕士、189户为博士,占比超40%,246人享受郑州市人才补贴累计超2000万元,业主多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

然而,2021年11月项目以“冬季停工令”名义暂停后因资金链断裂持续停滞,业主随后发现,金威实业在金桥置业实控人崔红旗主导下,将10.1亿元销售回款通过关联公司挪用至北龙湖地块,还挪用土地溢价款4亿元、“协调贷款”1.6亿元,合计超16亿元;虽合作协议约定账户共管,但金桥方通过亲属控制财务,永威置业操盘权被架空。

2022年3月永威公开声明“绝不退出”,同年9月却拟以2450万元转让49%股权给金桥并收取3亿元“预分配利润”,因未完成工商变更引发业主恐慌,业主通过上访、媒体曝光等方式维权,相关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

此后郑州市高新区成立专班,追回10.1亿元挪用资金并由国资公司监管,2022年9月项目宣布“实质性复工”,但被业主指为“表演式复工”,工地长期仅十余人作业。

2024年8月,项目在“保交房”政策推动下启动交付,但前期资金挪用导致的建设断层,使得部分楼栋被质疑存在质量瑕疵,引发业主拒收。

从“起高楼”到“楼塌了”

在永威金桥西棠这一项目的风波中,很多业主都表示,该楼盘虽由永威和金桥两家房企联合开发,但业主都是奔着永威的名气去的。

永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郑州,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财中社》注意到,公司创始人李伟早年涉足煤矿业积累资本,因自身购房经历的质量问题转型地产,以“精品出永威”为理念起步。

公司初期聚焦郑州市场,凭借“永威三宝”——园林、建材、物业打造永威鑫城、翰林居等项目,2012年跻身中原地产前五强,2017年销售额达136亿元,位列郑州第三、全国第115位,累计开发面积超千万平方米,期间自建苗圃、门窗厂等形成全链条品质管控模式。

2018年其提出“三年冲刺500亿”目标后激进扩张,在郑州、苏州等城大额拿地并布局西安、武汉等城市,这一操作直接导致资金链承压。数据显示,等到2021年,其销售额骤降至68.5亿元,较峰值缩水超60%。

财务压力之外,股权与管理层动荡加剧经营不确定性。2022年12月,公司股东变更为河南永瑾科技、桓准科技,法定代表人也有李伟同步变更为冀磊,此次股权调整被市场质疑为“代持脱壳”。

家族式治理也引发争议,创始人李伟之女李玲玲参与管理但缺乏地产操盘经验,2021年郑州暴雨期间,公司因“有车位、无烦恼”的地下车位广告引发舆论批评。

据中指研究院《2024年1-12月河南本土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永威置业2024年实现销售面积17.2万平方米,位列本土房企销售面积第13名;销售额15.2亿元,居销售金额第14位,销售额已较2017年缩水近九成。其此前提出的“科技+地产”转型未落地实质项目,资金链紧张与品牌信任流失,成为当前核心困境。

税务部门公示信息显示,2025年开年以来,永威置业关联企业持续出现多税种欠缴:1月涉及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4类税种,其中房产税欠缴31.1万元并产生超3万元滞纳金;4月新增增值税及附加税费欠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再次出现欠付;7月欠税范围扩大至个人所得税(185.9万元),房产税、印花税等延续欠缴状态。持续的税务欠缴记录,侧面反映企业资金链仍处紧张状态,税务合规性修复尚需推进。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