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李旼 2025-09-26 10:52 2.5w阅读
当行业龙头在自律体系内巩固地位,弘元绿能却被逐出主流,前景堪忧。
近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例会传出重磅消息:弘元绿能(603185)因多项违规被全环节剔除自律名单,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采购其产品将视为违规。
据“赶碳号”独家报道,弘元绿能长期游离于自律边缘,存在供应链孤立、资金链濒危与地产豪赌等问题,其未来面临失速甚至存亡危机。
被“自律联盟”除名
光伏行业深陷产能过剩问题。2024年底,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超1000GW、850GW、750GW,远超全球500GW需求。组件价格一年内下跌29%至40%。
为遏制内卷,协会自2024年9月推动“硅片OPEC”及配额制度,设定组件最低成本价0.68元/W。2024年12月,协会在宜宾召开会议,达成自律公约,要求企业规范价格和产能。
然而弘元绿能却屡次缺席会议,未签公约,且在近期中国电建采购项目中以0.655元/W低价投标,公然挑战规则。最终,弘元绿能被剔除自律名单。
被逐出“自律联盟”后果严峻。圈内企业采购弘元绿能产品将视为违规,订单可能锐减。主流联合采购活动也将弘元绿能排除在外。2024年,弘元绿能硅片产能超100GW,库存周转天数已达150天。渠道受限后,2025年下半年销量或下滑。尽管全产业链布局降低外部依赖,硅片业务仍需外销,行业孤立恐使其面临压价风险,甚至被逐出主流供应链。
协会会议纪要显示,2025年第四季度硅棒配额为155.5GW,违规企业须提交整改材料,否则面临更严厉惩罚。光伏圈信息透明,采购方可能借机压低弘元绿能产品价格,议价能力进一步萎缩。弘元绿能若不迅速调整,重返自律名单几无可能,市场孤立将成长期存在。
营收下滑,亏损继续
行业孤立加剧了弘元绿能的财务困境。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32.29亿元,同比下降19.52%;净亏损2.97亿元,较2024年同期11.57亿元亏损大幅收窄,但计提资产减值9000万元,库存积压与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上升。
由于组件价格大幅下跌40%,硅片与电池业务受到重创,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3.56亿元,核心业务造血能力近乎枯竭。2025年1月,产品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出口占比超30%的损失加剧营收压力。
表面上,公司56.37%的资产负债率不算高,但短期借款较上年末激增81.72%至13.52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大跌435.12%至-3.76亿元。尽管账上仍有43.07亿元货币资金和30.48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但流动负债也同样高达142.93亿元。
低价抢标换来孤立,库存积压拖垮资金链,这份财报,堪称是光伏激烈竞争的佐证。
超460亿元全产业链投资推高固定资产,而行业开工率下降令其成本刚性难解。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同期的89天延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97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4.15天翻番至49.50天,反映运营效率下降。
来源:Choice数据
2025年9月25日,弘元绿能股价收于21.80元,较2021年高点跌幅近90%。
地产能续命?
财务困境迫使弘元绿能寻求突围却误入歧途。2025年2月,弘元绿能成立全资地产子公司,试图以多元化缓解光伏主业压力。然而,房地产市场低迷,此举被批资源分散。而且,子公司负责人来自实控人家族,引发战略方向质疑,有市场评论直言,“光伏企业跨界地产极为罕见,弘元绿能此举更像是主业崩盘下的绝望一搏,恐加速资源耗竭”。
超500亿元一体化扩张已让弘元绿能不堪重负。2025年5月,弘元绿能转让与协鑫科技(03800)合作的内蒙古鑫元颗粒硅项目股权,被解读为“断臂求生”,以换取现金流。有市场观点指出,“光伏技术迭代迅猛,弘元绿能核心业务尚未稳固,贸然涉足地产可能导致双线失守”。若转型失败,退市风险将如影随形。
跨界地产进一步动摇行业声誉。光伏企业多专注技术与产能优化,弘元绿能此举被视为偏离主业的多元化尝试。
反内卷高压下的边缘化危机
弘元绿能在自律中“叛逆”姿态尽显。2024年12月宜宾会议,协会达成公约规范价格与产能,弘元绿能是仅两家未签企业之一,其前高管在公约新闻下评论“幼稚”,引发舆论风暴,传遍光伏圈。2025年,协会多次会议强化自律,弘元绿能被视为“负面典型”,信任危机加深。隆基绿能(601012)、晶科股份(688223)等头部企业统一报价0.703元/W,积极配合自律,弘元绿能低价抢标却掣肘于产能与现金流压力,导致行业孤立。
光伏反内卷进入高压阶段。硅料收储计划因买卖双方分歧、地方政府反对及舆论质疑屡屡受挫,收购价格接近建设成本低于投资方预期。能耗新规预计年底出台,单位产品能耗不达标企业将被关停,多晶硅产能或缩减至240万吨/年,较2024年底下降16.4%。弘元绿能若无法优化能耗或融入自律,其全产业链布局恐成包袱。
行业洗牌中,弘元绿能成为反面教材。协会以自律与惩罚并举,力求供需平衡,但企业间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与财务抗压能力差异,导致执行困难。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反内卷是行业自救,弘元绿能却在规则之外越走越远,恐难逃边缘化命运。”
当行业龙头在自律体系内巩固地位,弘元绿能却被逐出主流,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