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卡尔动力获3亿元A+轮融资:滴滴“亲儿子”加码自动驾驶货运

 财中社 孙语彤  2025-05-21 12:20  2.8w阅读

当无驾驶舱的重卡驶过鄂尔多斯煤矿区,这场由“滴滴基因+中国制造”驱动的变革,或正在书写物流业的新基建史诗。

当美国自动驾驶重卡公司Embark、北京擎天智卡相继破产之际,中国自动驾驶货运赛道却迎来突破。

5月14日,滴滴(DIDIY)系自动驾驶货运公司鄂尔多斯市卡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卡尔动力”)宣布完成约3亿元A+轮融资,创下本年度自动驾驶重卡赛道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这家脱胎于滴滴自动驾驶实验室的“亲儿子”,正以L4级混合编队技术和无驾驶舱运输机器人,重构全球物流行业底层逻辑。

国资与产业资本联手押注

本轮A+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鄂尔多斯市国投集团、陕汽基金及策源资本等其他场景投资方。

自2021年成立以来,卡尔动力已完成三轮融资。

图片来源:企查查

2023年10月完成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超4.5亿元,投资方包括地平线机器人(09660)、投控东海、鄂尔多斯市国投集团及鄂尔多斯(上海)智能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24年6月,完成A轮融资6亿元,由鄂尔多斯市国投集团领投。

鄂尔多斯国投自天使轮以来持续加码,推动卡尔动力总部落地这座“中国煤炭之都”,并打通西北-华北千亿级大宗货运走廊,鄂尔多斯国投以资源场景反哺技术迭代。

鄂尔多斯市国投董事长刘文清称,“鄂尔多斯市幅员辽阔,资源禀赋优异、大宗货运密集,是自动驾驶货运的绝佳场景地。未来我们将继续助力卡尔动力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推动区域货运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集群发展,努力将鄂尔多斯市打造成为全国自动驾驶标杆城市”。

目前,鄂尔多斯国投持股18.12%,成为卡尔动力的第二大股东。

其他产业及车企亦联手对卡尔动力进行押注。陕汽控股提供前装量产支持,实现燃油、电动及氢能重卡生产线兼容。产业链上,与地平线机器人联合研发地平线征程6P芯片,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稳定的算力支持;接入宁德时代(300750)全国换电网络,解决干线物流续航焦虑。

1个司机带5辆无人车

在鄂尔多斯测试场,卡尔动力独创的“L2领航车+L4编队”模式已开始路测。

头车由人类司机运用L2辅助驾驶,后方5辆无人重卡L4全自动驾驶,实现自动组队、蛇形避障和风阻优化,编队效率提升500%,油耗降低10%,即使在极寒地区也能日均行800公里。

目前,卡尔动力在西北-华北干线走廊,已经实现大宗商品运输成本从42元/吨降至29元/吨,单客户年省1.2亿元。截至2025年4月,其L4级编队运营里程突破2000万公里,大宗商品运输量达2亿吨公里,编队事故率仅为传统卡车的1/20。

这一“渐进式无人化”路径,有望破解自动驾驶长尾难题。卡尔动力的L2+L4混合编队模式,从多个角度攻克核心技术难题。

首先是感知冗余,卡尔动力的运输机器人配备了多达32个传感器,包括行业首发的禾赛科技超高清激光雷达AT1440,用以构建360度感知网络,实现300米激光雷达超远测距能力。

其次是决策进化,搭载地平线征程6P芯片的KargoBot Neutron系统,经2000万公里真实数据训练,复杂路况决策速度超越人类“金牌司机”。

从“重卡制造商”到“运输机器人指挥官”

2025年4月,卡尔动力在上海车展抛出“运输机器人战略”,发布全球首款无驾驶舱纯电运输机器人KargoBot Space。

KargoBot Space取消了驾驶室,载货空间提升25%,有效载重增加10%,单车年收益提升5倍;模块化货舱适配煤炭、冷链、危化品等10种形态,覆盖港口、矿山、城市配送全场景。其“开源、通用”的运输机器人战略,联合宁德时代、地平线、禾赛科技等行业巨头,推动自动驾驶货运从技术验证走向商业化。

据QY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自动驾驶货运市场规模3.26亿美元,2030年将达12.52亿美元,2024至2030年的CAGR(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1.1%,而中国占据其中超50%的增量。

卡尔动力的崛起,正在改写竞争格局。但仍要面对竞争对手——正在谋求赴港上市小马智行(PONY)超10亿美元融资布局Robotaxi+货运双线的压力,详见《财中社》:《从否认二次上市到“不予置评”:小马智行短期股价涨幅382%》

尽管卡尔动力宣称“技术商业双向正循环”,行业仍存隐忧。

目前,L4传感器成本占整车成本较高,而传统运输成本通常为“3-3-2-1-1”,即30%的油耗、30%的路桥费、20%的司机成本、10%的购车成本及10%的维修保养费用。若L4编队模式成形,购车成本及保养费用将挤压其他成本。

卡尔动力创始人韦峻青称,“2030年目标是,公司的产品矩阵能够覆盖中国6万亿的物流市场,并逐步打开全球60万亿物流市场的大门,实现1%的市场占有率”。而能否拿下1%的市占率,仍有待其商业化模式的成效。

当无驾驶舱的重卡驶过鄂尔多斯煤矿区,这场由“滴滴基因+中国制造”驱动的变革,或正在书写物流业的新基建史诗。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