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吕庆同 2025-05-22 14:45 1.4w阅读
公司研发开支处于较低的水平,与高科技背景并不相符,而从AI辅助诊疗系统的订阅情况来看,该模式似乎并未受到广泛认可。
近日,问止中医科技向联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问止中医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赋能的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即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由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协助的中医诊疗服务提供商。
目前大多数中医医疗服务提供者仍处于采用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早期阶段,应用仍相对有限。因此,该服务所产生的总体收入相对较少,市场高度分散。2023年,按人工智能赋能收入计,问止中医科技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赋能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为1.5%。
《财中社》发现,问止中医科技账面上的净资产为负,且持续亏损,主要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有关。而从经营来看,问止中医科技收入快速增长,剔除可赎回优先股公平值变动后的净利润为正值且持续增长。
不过,公司研发开支处于较低水平,与高科技背景并不相符。公司认为其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可以减少对稀缺高级中医师的依赖,但从该系统订阅情况来看并未受到广泛认可,在医疗这个较为看重医生经验技术且面诊十分重要的领域,转变思维或者是借助AI技术以求达到与线下看诊同等的效果,或许并不容易。
83名医师撑起近2亿收入
问止中医科技的收入来自于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生活产品、中医大脑订阅服务三个板块,主要来自中医医疗服务,包括线上平台及线下诊所提供的中医咨询、处方、治疗等服务,收入占比接近90%。此外,中医生活产品包括提供中医养生产品、课程及书籍;中医大脑为公司自主开发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公司以此向客户提供订阅服务。
2022-2023年及2024年1-9月,问止中医科技的收入分别为6217万元、1.89亿元和1.73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1.54亿元、1.94亿元和5572万元。
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平值变动,各期分别为-1.6亿元、-2.37亿元和-9893万元。
根据申请版本全文档案,公司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归因于通过发行一系列优先股进行的多轮融资。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平值为5.98亿元,公平值增加主要由于公司的估值随业务规模扩大而增加。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通过多轮股权融资合计募集972万美元,2024年11月继续融资1200万美元;与此对应公司账面上却呈现负资产: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资产合计1.92亿元,负债合计6.56亿元,负资产4.64亿元,主要是流动负债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高达5.98亿元。
不过,若优先股未触发赎回条件,上述公平值变动并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从经营业绩来看,问止中医科技表现较好。
公司指出,剔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平值变动后的经调整净利润为正值,各期分别为515万元、4303万元和4951万元。单从收入来看,公司收入呈现较快增长,主要是中医医疗服务增长迅速,报告期内分别为5042万元、1.67亿元和1.55亿元,且以线上收入为主,占比在90%上下。
经营数据方面,公司各期的患者复诊率分别为61.2%、69.1%及71.6%,而根据灼识咨询,行业平均患者复诊率通常在30%至40%。
目前,公司仅有几十位全职医师,截至2022-2023年末及2024年9月30日,公司分别有26位、57位及83位全职医师,各期加权平均医师人数为21位、47位、60位。也就是说,在各期每位医师分别支撑起296万元、402万元、289万元的收入。另外,公司不聘用兼职或网络医师,因此无需与其分享收益。
但是,问止中医科技线上的中医医疗服务平台提供的中医咨询、处方、治疗等服务,真的能够提供和常规中医诊所同等质量的服务吗?中医看诊最讲究望闻问切,线上AI中医医疗服务,是否真的可行、可持续?
从公司较为“惨淡”的中医大脑订购收入以及远逊色于同行的研发投入来看,或许可看出一些端倪。
研发薄弱,“AI看诊”疗效存疑
据全文档案,问止中医科技自主开发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是公司业务的核心,该系统已积累超过亿级参数及超过10000首方剂,涵盖3000多类病症,可以使医师进行深入且全面的咨询,减少对个人知识及经验的依赖。但事实上,AI辅助诊疗真的可靠吗?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大脑向私人医生、医疗机构及其他企业客户等提供的中医大脑订阅服务整体收入规模仅在百万元级别,2023年仅815万元,各期收入占比还不到10%。虽然公司认为该模式可以减少对稀缺的高级中医师的依赖,但在医疗这个较为看重医生经验技术且面诊非常重要的领域,转变思维或者是借助AI技术以求达到与线下看诊同等的效果,或许并不容易。
据全文档案,公司控股股东崔祥瑞创立本公司前涉足管理咨询及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公司的首席医疗官林大栋在人工智能研发及中医实践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其曾在硅谷的Cisco及Juniper任职。目前,林大栋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联合实验室的科学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专业委员会的副会长。
问止中医科技的主业虽然以AI技术为基础,联合创始人的背景雄厚,但公司的研发开支却处于较低的水平,2022-2023年及2024年1-9月分别为539万元、904万元和840万元,甚至远低于销售开支的873万元、2514万元和1852万元,更低于行政开支各期的2018万元、2613万元和2414万元。
由于目前未有同类公司上市,相关数据无法获得,暂且将微医控股作为比较对象。2021-2023年,微医控股的研发开支达3.1亿元、2.13亿元和1.22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2.22%、15.57%、6.55%;然而,问止中医科技的研发开支仅有几百万元,占收入的比重为8.66%、4.78%、4.85%,也远低于微医控股。
如此境况,问止中医科技的AI诊疗仅仅是个“概念”?
根据介绍,问止中医科技是一家中医医疗服务商,宣称专注于治疗癌重症及疑难症,提供纯中医诊疗服务,招股书表示,公司“以专有的中医大脑作为技术基础,致力于凭借人工智能,提高中医治疗的疗效,突破癌重症治疗瓶颈,解决疑难症治疗问题及振兴中医。”而且根据国内媒体实体走访,问止中医科技的诊所确实标有“攻克绝症重症疑难病”。
那么,治疗癌症到底是公司的愿景还是实战经验?根据网络上关于“AI看诊”治疗癌症的争议此起彼伏,《财中社》发现黑猫投诉平台有多条关于“问止中医”或者“问止科技”的投诉,多涉及疗效等核心问题,例如有投诉者表示“线上中医馆问止中医,服药没效,副作用大,服务差,推卸责任,没有医德”,还有投诉者表示“问止中医夸大疗效没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