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镁信健康”)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交上市申请,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进程。根据其披露的申请版本文件,本次上市由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及HSBC Corporate Finance(Hong Kong) Limited担任联席保荐人。
从融资用途来看,镁信健康计划将本次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五大方向:一是扩展及升级为药企及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与解决方案,支撑业务运营及扩张;二是加速“一码直付”一体化平台发展,提升医疗支付可及性与效率;三是强化mind42.ai、MediTrust Rx及MediTrust Healthcare三大核心基础设施,优化资源整合能力;四是通过战略合作、投资及收购等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五是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镁信健康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为张小栋。张小栋的职业履历始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医药战略团队,服务跨国药企的经历使其敏锐捕捉到高值创新药支付困境的市场空白。2015年,他以联合创始人兼COO身份操盘上海医药集团旗下“上药云健康”,率先打通处方药电商与医保支付闭环,两年内完成IDG、软银领投的超10亿元估值融资。2017年,张小栋二次创业创立镁信健康。作为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镁信健康依托AI技术构建医疗支付生态,业务涵盖智药解决方案(为药企提供全生命周期商业化服务)与智保解决方案(为保司提供端到端健康险支持)。截至2024年底,其已累计服务约160万患者,合作超90家保司及140家药企。
在股权方面,创始人张小栋以26.2%的投票权保持实际控制权,而蚂蚁集团、上海医药两大产业资本各持超10%股份,与博裕资本、中再集团等机构共同构成38家股东的豪华投资阵容。
亏损未止与流动性危机加剧
拟赴港上市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镁信健康,正面临多重财务压力。
从盈利情况来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亏损达8.1亿元。尽管亏损幅度已从2022年的4.5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0.8亿元,但尚未实现盈利。这一局面与业务结构密切相关:占收入59.3%的智药解决方案,因涉及药品供应链等低毛利环节,毛利率仅约10.8%;而毛利率高达81.5%的智保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仅为35.9%,高毛利业务未能成为收入主力。
现金储备的大幅缩水更凸显了资金压力。《财中社》注意到,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末22亿元的峰值,降至2025年4月末的1.7亿元,降幅高达92%——三年多时间里“烧光”了近九成现金。按2024年日均现金消耗水平计算,剩余资金仅能维持约3个月的基本运营,短期流动性的“压舱石”几近掏空。
经营活动层面同样承压,2022年至2024年现金流连续三年净流出,金额分别为-3.4亿元、-4.4亿元、-0.4亿元。
偿债压力尤为值得关注。2024年,公司集中偿还5.9亿元银行借款,导致当年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6亿元;但为维持业务运转,2025年4月计息银行借款又回升至2.6亿元,陷入“借新还旧”的循环。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存货规模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末,因支持多支付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采购需求,公司存货跃升至1.5亿元,2025年4月末更飙升至4.3亿元,较2022年的1052万元膨胀超40倍。这类资产周转周期长、折价风险高,若终端销售不及预期,将进一步加剧流动性梗阻。加之创新药平均有效期仅18-24个月,超长期、高库存还面临较高减值风险。
负债端的扩张则让压力雪上加霜,计息银行借款在2023年借低利率环境扩容至2.8亿元,2024年曾短暂回落至1.3亿元,2025年4月末再度攀升至2.6亿元,有息负
🔒
此文章需要登录解锁
登录后即可查看完整内容,解锁更多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