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余伟 2025-05-16 18:49 4.8w阅读
第四范式的To B业务依赖定制化,成本高企,毛利率不升反降;而面对大客户付款周期长,四年间应收款项账期翻倍。
乘着ChatGPT的东风,企业决策类AI领先企业“第四范式”(06682)营收持续增长。5月15日公司发布的一季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30.1%至10.77亿元,毛利润同比增长30.1%。
结合2024年财报实现大幅减亏,第四范式“扭亏”的路似乎越走越稳了。
2024年财报显示,第四范式实现营收52.61亿元,同比增长25.1%;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年度亏损2.69亿元,较2023年全年减亏 6.40亿元,同比缩窄70.4%。
然而,《财中社》发现,主营业务以To B为主的第四范式,仍面临业务模式扭亏的巨大挑战。公司的To B业务依赖定制化,成本高企,毛利率不升反降;而面对大客户付款周期长,四年间应收款项账期翻倍,2024年应收账款更飙升至30亿元,占总营收的60%。
也是受制于此,第四范式2024年的大幅扭亏更像“财技”,而非商业模式的闭环成型。
减亏靠“财技”
《财中社》梳理发现,2024年,第四范式大幅减亏主要是出售了两家核心业务子公司,从合并报表中剔除,导致第四范式员工大减,费用也大幅减少。
2024年4月和8月,第四范式分别以8800万元和7200万元出售了中能拾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拾贝”)22%的股权和艾普工华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普工华”)44.69%的股权,获得净收益分别为3154.5万元和3560.6万元。
企查查App显示,中能拾贝2023年有307名员工,艾普工华2024年有227名员工。而两家公司出表后,截至2024年末,第四范式的员工由2023年末的1801名员工锐减至967名员工,减少了约一半,员工成本总额减少了2.14亿元。
第四范式年报称,中能拾贝主营业务是提供能源及电力行业智能平台及解决方案,艾普工华则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平台及解决方案。能源电力和制造业,均为第四范式B端业务面向的主要客户。
出售子公司也导致第四范式的销售费用减少1.55亿元至2.69亿元,管理费用减少1.49亿元至1.93亿元。
简单累加,仅员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三项,第四范式2024年已累计减少支出5.18亿元,占公司2024年减亏总额6.40亿元约80.94%。
营收保持25%增幅的第四范式,选择“割肉”出售核心业务子公司,是否意味着其并不看好一直依赖的To B业务模式?
定制化依赖
不愿具名的前微软(MSFT)管理层、人工智能资深从业人士告诉《财中社》,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企业的主营业务基本都是平台开发,辅以定制化服务,而平台业务具有较高的毛利率,通过大量的前期研发投入,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后,可通过规模化的客户群体来分摊成本。且平台具有可复用性,能够以较低的边际成本为更多客户提供服务。而定制化服务则需要根据每个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专门的开发和实施,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毛利率相对较低。如果定制化服务占比较高,公司的销售、开发成本越高,也就越难实现盈利。
这不仅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企业的通病,也是用友(600588)等SaaS公司一直亏损的内因。尽管第四范式的2024年财报中,平台收入占比升至70%,但公司整体毛利率不升反降,大致可认定第四范式To B业务依赖定制化开发的难题并未真正改观。
2020-2022年,第四范式的收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先知平台及产品;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先知平台及产品作为第四范式为客户进行AI开发的底层软件,而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则是按个体项目及相关服务的人力消耗计算,即就是说,为客户定制人工智能产品。
定制化服务收入占比在2020-2023年Q1期间逐步提升,从34.3%至57.8%,占总收入比重过半。期间公司的整体毛利率维持在43%-48%的水平,略低于先知平台及产品单项45%-53%的毛利率。
而2024年,第四范式平台收入占比尽管大幅提升至70%,定制化服务(2023年改为SHIFT智能解决方案)占比只有19.4%,但整体的销售毛利率42.67%,相较2022年反而低了5.56个百分点。
雪球有投资者发帖称,公司在业绩会上表示,定制服务收入占比的减少来自于有些功能标准化后并入sage系统。但如果定制化服务的大幅减少并不能改善销售毛利率,第四范式的“扭亏”路径只能另寻他途。
进军消费电子
除了定制化服务的开发成本高企外,第四范式的To B业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面向的客户如工商银行(601398)、交通银行(601328)、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国家电网(NGG)等央地国企,这类大客户存在付款周期长、议价能力强、供应商话语权不足等固有挑战。
2020-2024年,第四范式应收账款及票据从2.63亿元大幅增长至30.86亿元,营收占比从28%激增至59%。按照2024年底应收账款计算,公司的账期达到214天,2020年仅约为102天,回款账期拖得越来越长。
面对这种情形,第四范式努力探索面向C端智能硬件的“拓荒”。
2024年6月,公司执行董事、原CFO于中灏升任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于中灏于2018年5月加入第四范式,主要负责投资及融资、财务、法律及投资后相关事宜的整体管理。
在他调任之后,第四范式先是收购了一家智能终端解决方案企业。2024年11月,第四范式又以3亿元购买深圳市微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微克”)45%的股权,其主营业务为“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技术”,为全球客户提供综合软硬件解决方案及支持服务。
但受困于长期亏损和应收账款高企,第四范式自有资金无法支撑上述并购。
也因此,2025年2月,随着DeepSeek出圈引起的科技资产股价重估,第四范式在股价走高时完成了新的配售。按配售价每股50.20港元向不少于六名配售方配售合共27920000股配售股份,第四范式筹得款项总额约13.9亿港元。公告显示,该配售款项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研发、业务拓展、并购机会和企业一般用途。
而在转型方向、收购标的、配套资金悉数就位后,3月18日,第四范式董事长戴文渊宣布成立范式集团,并发布新的业务板块——消费电子业务,定位于为电子产品提供基于AI Agent(智能体)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第四范式相关人士对媒体解释称,这部分业务仍倾向于To B模式,与宏碁、康佳、联想、喜马拉雅、中科蓝讯等知名公司、品牌方推出终端产品——如耳机、手表。
对于第四范式未来是否会直接涉足C端业务,上述人士表示:“不排除会既To B也To C(面向消费者),因为底层的能力是打通的。如果找到合适的场景,也会继续丰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