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成都银行外籍副董何维忠70岁退休,17年履职见证西部首家万亿城商行崛起

 财中社 夏震  2025-09-05 13:25  4.0w阅读

成都银行副董事长何维忠(Ho Wai Choong)于9月4日因退休正式离任,这位马来西亚籍高管在任17年间,不仅见证该行从733亿元总资产跃升成为西部首家万亿城商行,其70岁的退休年龄也显著高于中国

9月4日,成都银行(601388)发布人事变动公告,马来西亚籍副董事长何维忠(Ho Wai Choong)因退休申请正式离任,相关辞任自公告当日起生效。

何维忠在成都银行副董事长岗位上履职时长已达17年,深度参与该行从区域城商行向万亿级机构的跨越,其生于1955年7月,此次退休年龄为70岁,显著高于中国内地银行业董监高的常规退休预期。

从花旗体系到丰隆系

公开信息显示,何维忠拥有马来西亚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及美国罗彻斯特大学金融与企业会计专业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职业履历覆盖东南亚、中国台湾及内地的金融与科技领域,跨区域从业经验尤为突出。

在加盟成都银行前,何维忠已在国际金融机构积累了深厚资历。他曾长期任职于花旗银行体系,先后担任花旗银行马来西亚分行副行长、个人银行首席营运官,以及花旗银行台湾区分行副行长、个人银行首席营运官,还曾执掌花旗软件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兼董事。

更关键的关联在于,何维忠长期兼任马来西亚丰隆银行有限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而丰隆银行不仅是马来西亚大型银行集团之一,更是成都银行的重要战略投资者,这一身份成为他与成都银行深度绑定的核心纽带。

回溯双方合作起点,2007年10月25日,成都银行与丰隆银行在成都正式签订认股协议。当时,丰隆银行以等值人民币19.5亿元的外汇资金,认购成都银行新增6.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19.99%——这一比例恰好触及彼时外资入股中资银行20%的监管上限,完全符合《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也使丰隆银行成为首家投资中国内地银行的马来西亚金融机构。

正是基于这一深度股权合作背景,丰隆银行与成都银行的合作从“资本层面”向“业务与管理层面”延伸:2008年底,双方开启为期十年的全方位战略合作,覆盖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部审计、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业务发展七大核心领域;2010年3月,双方进一步合资设立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中国首批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将合作从股权纽带拓展至实体业务领域。

也正是在这一合作框架下,自2008年6月起,何维忠正式出任成都银行副董事长,期间还兼任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与审计委员会委员,深度参与成都银行的治理决策。

据成都银行公告披露,作为成都银行与战略投资者丰隆银行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何维忠积极促进双方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从引资到引智、从交流到交融,在为成都银行注入先进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公司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的同时,也促进双方实现互信高效、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而对其个人,成都银行董事会在公告中也评价颇高:“作为具有丰富国际银行管理经验的专家,何维忠先生以深厚的行业积淀、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在公司数字化能力建设、风控能力提升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及智慧。”

70岁高龄退休

在长达17年的履职生涯落幕之际,何维忠70岁的退休年龄,也与中国内地银行业董监高的常规退休预期存在显著差异。

从中国内地银行业实践来看,董监高退休年龄虽无统一强制规定,但行业已形成隐性惯例:本土董监高通常在60岁左右因年龄原因卸任核心管理职务;即便是外籍董监高,虽无明确年龄限制,但公开案例显示,多数会在65岁前退出一线管理岗位。

具体来看,北京银行荷兰籍前副行长魏德勇,于2025年1月辞去副行长职务时年龄约为63岁,此后仅保留董事身份,未再承担管理职责。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马来西亚银行业的退休规则。从法定层面看,马来西亚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 但在企业实操层面,马来西亚企业在董事会成员退休年龄设定上拥有较高自主权,“超法定年龄任职”在资深管理者中较为普遍,金融行业因对经验依赖度高,这一特征更为明显——作为成都银行战略投资者的丰隆银行,其管理层年龄结构正是典型代表。

在丰隆银行董事会层面,灵魂人物Quek Leng Chan是1944年出生,现年81岁,至今仍担任丰隆银行主席;董事Tan Kong Khoon年龄约为67岁,2013年其56岁时出任丰隆银行首席执行官,现任丰隆银行董事、丰隆公司(马来西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及丰隆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非独立董事Kwek Leng Hai1953年出生,现年72岁,自2024年6月起同时担任成都银行非独立董事,还兼任香港国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执行主席,新加坡国浩房地产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及马来西亚丰隆银行母公司董事等要职。

不难看出,何维忠70岁退休的选择,符合丰隆银行自身“高龄资深管理者持续任职”的惯例。

17年履职与银行跨越式发展同频

何维忠17年的履职历程,恰好与成都银行的“跨越式发展期”高度重合。从2008年6月出任副董事长,到2024年9月退休,他见证了成都银行从区域城商行到“西部首家万亿城商行”的蜕变,而该行的成长轨迹,也印证了何维忠推动的“管理经验交流”与“稳健经营”理念的成效。

数据最能体现成长力度:2008年何维忠刚入职时,成都银行总资产规模仅为733亿元;截至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已突破1.25万亿元,正式跻身“万亿银行俱乐部”,成为西部地区首家资产规模迈入万亿阵营的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实现近17倍增长。

盈利能力同步实现量级突破:2008年成都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7.5亿元,2024年这一指标已达128.6亿元,同比增长10.2%,净利润规模增长超16倍,经营质效持续优化。

更为难得的是,成都银行在规模快速扩张中始终坚守“稳健底色”。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低至0.66%,拨备覆盖率高达479.29%——这两项关键风险指标不仅优于国内城商行平均水平,更长期位居国内上市银行前列,体现出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而这背后正是何维忠推动引入的风险管理经验与公司治理体系的支撑。

成都银行的持续成长,还离不开其清晰的战略定位。在何维忠参与治理的17年间,该行始终深耕成都本土市场,辐射川陕渝区域经济圈;聚焦“政务金融、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三大护城河,不断夯实客户与业务基础;同时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区域内重大基建项目、重点产业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提升。

这一稳健发展态势仍在延续。截至2025年上半年,成都银行总资产进一步突破1.37万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延续双增长态势,长期发展韧性持续释放。

何维忠的卸任离场,不仅是一位外籍董事深耕17载的履职历程正式谢幕,更折射出外资战略投资者深度参与中资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典型缩影。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