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格力空调投诉风波:消费保之争与黑猫平台数据的反差

 财中社 李旼  2025-07-21 19:01  2.1w阅读

格力电器因不满投诉平台“消费保”将其列为售后投诉最多的品牌,怒发声明质疑其数据真实性。与此同时,另一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也显示:格力空调的投诉量远高于美的与海尔,令这场公信力之争更添复杂意味。

格力电器(000651)因不满投诉平台“消费保”将其列为售后投诉最多的品牌,怒发声明质疑其数据真实性。

与此同时,另一投诉平台黑猫投诉却显示:格力空调的投诉量远高于美的(000333)与海尔(600690),令这场公信力之争更添复杂意味。

争议起源:格力怒斥“消费保”榜单

2025年7月19日,格力电器通过官方微博@格力文传发布声明,公开质疑投诉平台“消费保”发布的家电企业售后投诉量及解决率排行。声明称,“消费保”为“无官方资质的民间机构”,其数据“来源不明、方法不透明,缺乏客观依据”。

格力进一步指出,“消费保”自称的运营主体“深圳消费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8月19日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于2022年5月5日被吊销营业执照。格力表示,已对相关链接完成证据保全,并委托律师采取法律措施,维护公司及消费者权益。声明强调,格力对“消费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公信力持强烈质疑,认为其对品牌声誉造成损害。

争议导火索为7月11日“消费电子杂志社”发布的文章《格力空调惊现万元维修费?小米被指异味难除?空调旺季变“维权季”》,该文引用“消费保”数据,称“格力投诉高居榜首”。

“消费保”反驳:数据真实,主体合法

7月20日凌晨,“消费保”迅速回应,澄清其运营主体为“深圳市消费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而非格力提及的公司,平台运营正常,并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消费保”强调,其数据来源于消费者在平台小程序或网页的真实投诉,未经虚构或筛选,且文章已明确标注“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解决情况,不代表所有平台或总体情况”。

“消费保”还指出,消费者投诉反映了服务或产品的痛点,称“消费者花时间写投诉或差评,大多是被服务或者产品‘刺痛’,想用真话戳破问题——这不是攻击,而是递来一块‘磨刀石’。”平台呼吁格力正视问题,解决投诉,而非否认数据真实性。此番回应将争议焦点从平台资质转向企业如何面对消费者反馈。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注册资本1650万元,目前处于存续状态,核准日期为2023年12月29日,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均为自然人王福山。该公司目前有11名股东,其中王福山持有41.23%股份,中国电子商会全资持股的北京中商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3%股份。

深圳市消费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信息(来源:企查查)

黑猫平台数据:格力投诉量居首

在格力否定消费保数据公信力之后,另一个广泛使用的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或许可以为此事提供另一种参考。

尽管美的、格力和海尔都是综合性家电品牌,但空调却是格力的绝对主力,占营收七成以上,品牌形象也高度依赖空调的“品质”与“服务”标签,以“掌握核心科技”和“好空调,格力造”作为品牌标签,在空调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上投入了大量资源。那么换一个第三方投诉平台分别统计三巨头空调的投诉数据,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和说服力。

截至2025年7月21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格力+空调”的结果为9384条,显著高于“美的+空调”的7616条与“海尔+空调”的2659条。这一数据与格力在空调市场的市占率并不匹配。同样,“仅为搜索结果,不代表相关企业的投诉总量”,但同一时期横向比较,这一数据还是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

根据奥维云网2025年上半年监测数据(合并线上线下、仅主品牌),美的市场份额约为28%-30%,格力为22%-24%,海尔为16%-18%。

也就是说,美的作为市占第一的品牌,其投诉量却低于格力,而格力投诉数量则远高于其自身市场份额的对应水平,甚至超过市占更大的美的。

投诉量失衡的背后信号

空调业务占格力营收约70%,是核心业务,且长期以“品质领先”“服务过硬”自居,这使得格力在售后领域的公众形象尤为关键。相比之下,美的与海尔在家电产品线更为多元,空调并非唯一主力业务。然而,黑猫平台数据显示,格力投诉量与其市场地位不符,远超市占率更高的美的和增长迅速的海尔,投诉内容多集中于售后服务和维修费用问题。相比之下,美的通过促销策略拉动销量,海尔凭借“洗空气”等差异化技术提升份额,投诉量相对较低。

这种“剪刀差”无法简单归因于消费者基数差异。黑猫平台数据来源透明,投诉内容公开可查,具备参考价值。格力在高端市场均价领先,但高投诉量可能指向售后服务体系的短板,或消费者对其服务期望与实际体验的落差。格力渠道改革减少对传统代理的依赖、提升单店效率,但在黑猫平台上投诉量领先这一现实,至少说明格力售后处理机制的公众感知度可能不及竞争对手。

舆论与公信力的交锋

格力之所以对“消费保”榜单如此敏感,根源或许并非平台资质本身,而是“格力投诉高居榜首”这一结论对其品牌信誉构成的直接挑战。尤其是在空调销售旺季,投诉舆情可能直接影响终端销量与渠道信心。黑猫平台的独立数据进一步放大了格力在售后服务上的压力,显示消费者对格力空调的不满更倾向于公开表达。

“消费保”与黑猫平台的数据共同指向一个现实:无论平台是否具备“官方资质”,格力在消费者维权渠道中的形象承压。格力坚持认为“消费保”数据缺乏依据,损害其声誉;“消费保”则强调数据真实,呼吁企业直面问题。

对于格力而言,忽视投诉或仅以“打假”应对,可能不足以重建消费者信任。对于任何头部企业而言,投诉本身不是最危险的信号,忽视投诉、否认问题才是。品牌的长远信任,不靠否认问题或质疑平台,而在于用系统化的服务优化和问题解决来赢回应有的尊重与口碑,这或许比发布任何“打假声明”更具说服力。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