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前瑞幸高级副总裁:危机公关三段论

 财中社 臧中堂  2025-11-05 19:27  2.3w阅读

公关有专业壁垒,危机公关分三阶段需顺势而为,周期通常不超一周,处理不当易延长。

近来,从罗永浩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与罗永浩互撕,到蔡国强“升龙”炸山、安踏始祖鸟陷入破坏生态环境的品牌危机,再到郑智化登机遇障风波,接连的企业和名人危机公关事件刷新危机公关案例“惨烈”纪录,西贝危机公关也被业内称为近年来最严重的危机公关翻车事故之一。可见,公关,这个在大家看来谁都能说几句的“低技术含量”领域,也存在明显的“专业技术”壁垒,操作不好会造成严重的公关事故。根据笔者多年的公关实践经验,危机公关一般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特征,顺势而为,则可能转危为机;逆势硬刚,很大可能会头破血流。

第一阶段,一边倒的非议、批评,甚至谩骂。这个阶段舆情比较猛烈,因为“信任坍塌”“名誉扫地”,满满的“背叛和欺骗”,激发满屏的声讨,恨不得“挖地三尺”,稍带上“祖宗十八代”,典型特征是“非理性”,“不客观”。舆论场就是公众情绪的宣泄池,这时公众的愤怒、批评,道德谴责,宜疏不宜堵,策略选择上,可以沉默,可以认错,可以道歉,也可以疏导、引导、适当管控,就是一定要“示弱”,切不可“强势”补刀。道歉要诚恳,要落实到行动上,事实没有了解清楚时可以不发声明,但发声明最好要能一锤定音,声明可以不说全、选择说,但是万万不能说假话。道歉不诚恳,声明不彻底,很容易把公关“事件”搞成“事故”。这个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互怼”“干到底”,耍小聪明的狡辩。记住,“示弱解千难,逞强易自焚。”

第二阶段,公众情绪逐步冷静,反思和理性声音渐起,与之前一味谩骂的情绪宣泄形成对比,客观的观点逐步增多,开始理性反思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背景,“前事之鉴,后事之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废食”“不能一杆子打死”,等等,都是这个阶段的典型论调。这时,应该恰到好处的引导,可以沟通、助推,可以切割、改进,但态度仍然是低调、低调、再低调;要顺势而为,切不可用力过猛,操之过急,要知道舆论的反思主观上不是想帮你,而是媒体的公共价值所在,你只能客观获益。

第三阶段,舆情的自我修复,甚至反转。经过一边倒的愤怒情绪发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峙,客观与起哄的博弈,危机进入最后一个阶段,舆情开始自我修复,公众该骂的也骂了,骂不还嘴打不还手,该道歉的也道歉了,该处理的也处理了,该惩罚该切割的也做了,该补救的也补救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客观观察的、理性思考的、深刻反思的,该来的都来了,舆情也开始自动修复,公众会原谅,会遗忘,舆论场会同情示弱的“英雄”,公众媒体的公共资源也是有机会成本的,除了友商,谁愿意天天盯着你呢。这时,事件调查、自我审思、自身检查等该做的也做好了,该准备的也准备好了,可以进行媒体对话、再谈歉意谈反思谈改进,可以邀请媒体和KOL参观,发布改进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舆情结束,甚至实现反转。

以上,危机公关的三个阶段,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充分利用舆论的传播规律,每个阶段的特征明显、思路清晰,效果可判,是处理舆情事件的实用操作。谨以分享。最后说一下,在当前信息爆炸时代,自媒体时代,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每个新闻事件都不会长时间的被公众关注,这三个阶段一般集中爆发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周,一旦超过一周,多数情况是因为在某个阶段处理不当,成功补刀,这叫公关翻车,套用老罗的话说,叫做“不灭火,只递刀”。

(作者为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瑞幸咖啡原高级副总裁)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