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汪明琪 2025-05-27 10:43 3.7w阅读
慧博投研报告指出,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进步叠加政策利好,2025年消费场景爆发,全球市场2030年或达146.7亿美元,产业链企业迎发展机遇。
慧博投研近日发布《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深度:市场现状、商业进程、产业链及相关企业深度梳理》研究报告,对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态势进行全面剖析。
报告指出,外骨骼机器人作为可穿戴智能装备,通过驱动、传感与控制系统协同实现人机交互,已从早期医疗康复与军工场景,拓展至工业制造、户外运动等民用消费领域。
例如程天科技易行EasyGo采用轻量化碳纤维材料实现无源助力,视鹏科技登山外骨骼内置AI芯片续航4-6小时,傲鲨智能PESU储能上肢外骨骼以自研技术将成本降至6900元起,推动行业向消费级市场突破。
政策层面,国务院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北京、江苏等十一省市将外骨骼治疗纳入医保,患者支付成本降低60%以上。
技术进步与国产化进程加速,碳纤维材料应用使产品重量降至3kg以内,AI算法如智元研究院“踏山AsExo-TK1000”的步态预测技术准确率达99.2%,结合产业链成熟带来的成本下降,2025年泰山、黄山等景区推出的登山辅助租赁模式快速落地,500台设备投放即满负荷运转,暑期前将增至1000台,租赁价格80元/3小时,标志着消费场景应用爆发元年的到来。
产业链方面,上游核心零部件(传感器、伺服系统等)占价值链45%,国产替代空间显著;中游整机制造中医疗领域占比12%,需突破临床认证与成本控制;下游应用覆盖军工、工业、医疗等场景,如振江股份(603507)子公司海普曼研发工业外骨骼与东风柳汽合作,翔宇医疗(688626)布局脑机接口+外骨骼系统推动康复医疗升级。
目前,国内的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公司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行业公司,针对医疗康复训练推出康复级外骨骼机器人,主要解决患者行走困难等问题,例如翔宇医疗、伟思医疗(688580)、大艾机器人等。另一类是主打消费级市场,主要聚焦户外运动人群,提供登山和徒步辅助功能,同时产品也可以用在工业助力、助老出行等领域,例如肯綮科技、程天科技、探路者(300005)等公司。
市场空间上,全球规模预计2030年达146.7亿美元(CAGR42.2%),中国2028年或达24亿元(CAGR50%),军事负重、工业物流、景区登山、神经康复等场景需求爆发,行业增速与体量有望与人形机器人相当。
报告强调,AI大模型正重塑行业技术路径,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团队通过模拟训练使外骨骼助力下代谢率降低超13%,脑机接口技术实现“意念控制”外骨骼行走,推动产业从机械辅助向神经协同跨越。
随着多模态感知融合、边缘智能等技术突破,外骨骼机器人将在老龄化护理、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新增长极,相关企业如傲鲨智能(B轮融资数千万)、程天科技(近亿元B轮融资)等借助资本加速技术迭代,行业千亿蓝海前景清晰。
【注】更多研报请上慧博智能策略终端PC版或慧博投资分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