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高尚 2025-03-12 15:32 2.5w阅读
在资管行业净值化转型深化的关键阶段,广发基金旗下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累计亏损超50%的现象引发市场关注。
在资管行业净值化转型深化的关键阶段,公募基金长期回报能力正遭遇挑战。
2025年3月1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一周年之际,广发基金旗下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累计亏损超50%的现象引发市场关注。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1日,广发基金管理的广发优势成长股票、广发兴诚混合、广发诚享混合、广发医药健康混合、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期混合、广发中证光伏龙头30ETF等6只产品(初始基金口径)成立以来净值跌幅均逾50%。截至2024年上半年,合计亏损规模超110亿元,但同期收取管理费超8.33亿元,费用与亏损倒挂问题凸显。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这一案例暴露出行业深层次矛盾,头部机构在规模扩张与投资能力之间失衡,管理费提取机制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制度性错配。作为管理规模超1.8万亿元的行业龙头,广发基金的业绩滑坡不仅关乎个体机构声誉,更成为检验资管新规实施成效的试金石。
择时失误与风控失效的双重困局
以广发诚享混合A(011479)为典型样本,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2月的市场高位,首发合计规模达79.23亿元,但截至2024年末资产净值萎缩至18.08亿元,缩水幅度超七成;成立四年间累计净值下跌55.58%,跑输业绩基准逾40个百分点,同类排名持续处于末位。
有分析指出,广发诚享混合A的行业配置严重偏离市场周期。2022年三季报显示,该基金新能源板块持仓占比高达62.3%,而当时中证新能源指数市盈率已处于历史峰值区间。尽管此后两年该指数累计下跌48.7%,基金经理仍维持超70%的新能源仓位,导致净值持续承压。
其次,风险管理工具应用匮乏。对比同类绩优产品,广发诚享混合A股票仓位长期维持在85%以上,2024年四季度最大回撤达-27.67%,远超同类-18.52%的回撤幅度。其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达74.09%,重仓的天合光能、锦浪科技2024年四季度跌幅超25%,重仓股在2025年初进一步下跌,加剧亏损。
广发诚享混合A成立以来一直由基金经理郑澄然管理,且前述的6只产品中三只都由郑澄然管理。
资料显示,郑澄然为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2015年加入广发基金,从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起步,2020年起与广发基金“顶流”刘格菘及老将孙迪合作管理基金,凭借对新能源和光伏板块的精准布局迅速崛起。然而,随着新能源板块行情转弱,其重仓押注的行业配置策略导致业绩大幅回撤。
目前郑澄然在管基金8只,现任基金总规模达162.27亿元,其中仅有2只基金任职回报为正值,5只基金的任职回报排名为倒数10%,所管产品年化波动普遍高于同类5个百分点以上。
结构性失衡与利益冲突显性化
广发基金的案例折射出行业普遍存在的制度困境,上述6只亏损产品中,投资者每亏损13.3元,基金公司仍能收取1元管理费。有观点认为,这种"无论盈亏都赚钱"的收费模式背后,行业在考核周期、激励机制与持有人保护三方面存在缺陷:权益类产品发行逆周期约束缺失、基金经理短期业绩追逐盛行、投资者维权成本过高。
针对考核周期错配问题,监管层正推动管理费与业绩挂钩改革试点,部分机构开始试行“基础管理费+超额收益分成”模式,将管理费率从1.5%降至0.8%,仅在超额收益部分提取激励。部分机构同步建立逆周期发行审查机制,避免在市场高位集中发行权益类产品。
此外,有专业机构建议建立“亏损阶梯式管理费返还”机制——当产品累计亏损超20%时,自动触发管理费按比例返还投资者账户;同时简化持有人大会召开门槛,将提案权份额要求从5%降至1%。
广发基金的业绩滑坡事件,实质是公募行业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的阵痛缩影。当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行业亟需重建价值评估体系:将考核重心从管理规模转向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风险调整指标;从短期排名博弈转向长期绝对收益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