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赵薇 2025-03-14 15:22 2.3w阅读
保时捷的财务及IT负责人(CFO)白禹翰表示,“我们预计中国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恢复,保时捷向电动汽车的转型仍落后于之前的预期。”
2024年,保时捷(POAHF)全球共销售汽车31.1万辆,同比下滑3%;中国市场销量为5.69万辆,同比下降28%,中国市场在保时捷总体销量的份额从曾经的全球第一掉到了第三,占比降至18.3%,创下近五年最差成绩。
根据保时捷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保时捷销售收入约400亿欧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为36亿欧元,同比下跌30.3%。对比保时捷其他地区全面增加的销售量,中国市场销量的骤降直接拖累了保时捷整体营收表现。
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势,保时捷的财务及IT负责人(CFO)白禹翰(Jochen Breckner)也对中国市场作出悲观预测:“我们预计中国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恢复,保时捷向电动汽车的转型仍落后于之前的预期。”
《财中社》注意到,保时捷2025财年的目标要低于2024财年,集团预计销售收入为390亿至400亿欧元,集团销售回报率在10%至12%,汽车业务净现金流利润率在7%至9%。
另外,保时捷决定专注于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新能源车,不再激进加速实现其纯电车目标。
白禹翰表示,2025财年的大部分投资将用于开发核心车型911——保时捷经典跑车。与此同时,保时捷也决定暂缓其2030年实现超过80%交付车辆为纯电车的目标。
为了达成2025财年目标,保时捷计划向除中国外的全球市场涨价,以捍卫公司净利率。白禹翰称,“我们真正严格遵循我们的价值高于销量的策略。”因此,他表示,公司宁愿牺牲可能的销量,也要在大多数地区对大多数车型上调价格。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涨价策略,保时捷在中国将“玩一个不同的游戏”,即参与中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白禹翰认为,在中国,保时捷面临的是一个几乎“通货紧缩”的环境,降价有利于维持保时捷的利润。
CEO奥博穆(Oliver Blume)在电话会议上回应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称,“保时捷受到中国市场形势的影响,包括供应商恶化。”
奥博穆更加认可的是中国的创新速度。“汽车智能化改变了客户的期望。”奥博穆称,“智能化”促使保时捷在中国寻求合作,以改进保时捷给中国客户提供的智能驾驶软件。
尽管欣赏小米汽车,不过奥博穆不认为小米汽车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他认为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赛道上突破的记录非常了不起,并且该车型复制911的保时捷元素放入汽车中,但“你无法将小米的原型车与我们批量生产的汽车比较。”小米SU7 Ultra处于更低的价格带,并不是保时捷的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