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赵一波 2025-04-16 11:23 1.3w阅读
与大客户做生意,多数中小供应商面临不同程度拖欠问题,山大电力不仅回款速度比同行快,且存在更高的预收货款,这也让公司资金显得更加宽裕,其IPO更多是造就管理层的财富增值。
资本市场的造富神话令人神往,不差钱的山大电力(872972)拟冲刺深交所创业板,4月10日成功过会。山大电力是一家从事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相关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其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招股书也承认对国家电网存在重大依赖。
山大电力于2018年6月在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自2019年业绩增长加速,在提交IPO前也表现出了高成长。
虽然山大电力的业务依赖于国家电网及下属公司,但后者对其“青睐有加”,公司有着比同行更好的回款速度和预收货款,不仅账面现金储备较高,且几乎不存在有息负债,在报告期还两度现金分红,公司并无募资紧迫性。
高度依赖国家电网合同负债高企
报告期(2022-2024年),山大电力营收分别为4.78亿元、5.49亿元和6.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1.03亿元和1.27亿元。
山大电力的业务主要来自国家电网,报告期,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公司贡献了3.51亿元、3.83亿元和4.58亿元,占营收之比分别为73.34%、69.81%和69.61%;来自国家电网及下属公司的毛利额分别为1.34亿元、1.58亿元和1.86亿元,毛利占比也常年维持在65%以上。对此,招股书直言不讳,“公司对国家电网存在重大依赖”。
众多周知,国家电网作为央企,其对供应商往往会形成较长的账期。
山大电力把科汇股份(688681)、山东信通、智洋创新(688191)和中元股份(300018)列为可比公司,报告期,上述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分别为1.93次、1.76次和2.15次。也就是说,这些可比公司过去三年的回款周期平均值基本在半年左右。
《财中社》发现,虽然山大电力也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报告期,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9.76%、21.96%和20.78%,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49次、2.77次和3.26次。这意味着,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常年维持在120天左右,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公司稳健经营、客户质量整体较高所致。
与同行不同的是,山大电力不仅有较好的回款能力,还有较高的合同负债。公司合同负债余额系预收客户的货款,报告期各期末,山大电力合同负债余额分别为2.36亿元、2.65亿元和2.96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负债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3.98%、58.28%和57.9%。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公司验收周期较长所致,与公司各期末发出商品余额匹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山大电力发出商品余额分别为1.21亿元、1.4亿元、1.49亿元,占存货期末账面余额的57.91%、61.69%和60.17%。
据第一轮回复函,截至2023年6月底,在上述三家可比公司中,山东信通和智洋创新的发出存货占比与山大电力类似,其中山东信通也在申报IPO。
2021年至2023年6月底,山东信通的合同负债分别为0.46亿元、0.29亿元和0.31亿元,山大电力合同负债余额分别为2.07亿元、2.36亿元和2.28亿元,智洋创新分别为1.3亿元、0.83亿元和0.67亿元。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国家电网及下属公司不仅较快地支付了对山大电力的应收账款,还提前大笔支付预收款,其背后反映的是怎样的商业逻辑?
不差钱的IPO
由于国家电网这样的客户积极付款,山大电力有着更充裕的现金储备。报告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1.03亿元和1.27亿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27亿元、1.8亿元和1.52亿元,累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于累计归母净利润。
截至2024年底,山大电力货币资金余额为4.33亿元,期末资产负债率为45.37%,公司在2022年、2023年分别进行了0.49亿元和0.31亿元的现金分红,几乎没有短期和长期有息负债。
本次IPO后,拟投入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从公司账面资金的充裕及几乎零有息负债看,公司募集资金的必要性并不充分。
当然,IPO无疑是管理层的一次造富盛宴。
山大电力成立于2001年,当时,山东大学下属子公司占比80%,梁军、张波和丁磊分别持股8%、6%和6%,三人均为原山东工业大学(现已并入山东大学)的教师,目前,张波、丁磊和梁军分别担任山大电力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三人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历经多次变更,至本次IPO前,三人分别持有山大电力股份分别为6.08%、5.92%和6.08%,如果按照20倍市盈率估值,三位创始自然人有望实现上亿元的身价。
除了上述创始自然人外,山东电力下属的山大资本合计持有40.18%,较公司成立时已大幅下降,随之增加的是高管团队或者前高管。总经理刘英亮、董事会秘书李欣唐、董事裴林、高级顾问栾兆文分别持有4.94%、4.98%、4.9%和4.83%,此外,员工持股平台宁波泉礼、宁波泉韵分别持有5.46%和4.46%的股份。高管和员工持股合计持有50%上下的股份,无疑是本次IPO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