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汇添富股权激励反差:管理层9年分红20亿元VS多位老将跑输业绩基准

 财中社 高尚  2025-05-19 15:22  1.4w阅读

作为实行股权激励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汇添富管理层过去9年获得了20亿元的现金分红。不过,这却难掩多位被激励基金经理在管产品跑输业绩基准的尴尬。

随着5月7日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的正式印发,公募行业薪酬机制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的改革进入倒计时。具体来看,《行动方案》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收取模式……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产品中长期业绩差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更好体现与投资者的“同甘共苦”。

不过,对于作为基金公司股东的基金经理,这种薪酬限制的意义并不大,毕竟基金经理可以通过股东分红拿到比薪酬更多的回报,这在已经实行较大比例股权激励的汇添富基金就是一个例证。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汇添富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为9034亿元,位列第10名,2024年净利润为15.47亿元。目前,汇添富包含基金经理在内的管理层持股比例接近25%,是管理规模前10中管理层持股最高的公司之一。

《财中社》统计发现,自实施股权激励以来的9年,光现金分红,员工持股平台就累计斩获了20亿元。不过,这也难掩旗下多位被激励的基金经理业绩中长期跑输业绩基准。当"投资者盈亏纳入考核"成为新规红线,汇添富的股权激励所带来分丰厚回报与部分基金的业绩表现反差,恰折射出行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型的迫切需要。

管理层9年分红20亿元

2015-2017年,基金行业面临“规模高速增长”与“人才流动加剧”的双重挑战:非货币管理规模年均增速达45%,但同期行业高管离职率攀升至18%,互联网金融平台以40%的薪酬溢价挖角基金经理,导致诸多机构面临“增量业务承接乏力、存量团队频繁流失”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员工持股计划逐渐成为行业稳定核心团队的重要手段。

2014年起,部分公募基金机构率先通过股权转让实现员工持股。2015年12月,汇添富基金股权结构变更中,代表员工权益的上海菁聚金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次进入股东名单,以14.98%的持股比例成为第四大股东,标志着汇添富正式实施员工持股。2016年12月,员工持股比例提升至24.66%,成为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标杆案例。

汇添富构建了以“上海菁聚”系列平台为核心的持股架构,包括“金、木、水、火、土”五大平台及菁聚投资。

2016年至今,东方证券每年在年报的长期股权投资中披露其持有35.41%股权的汇添富基金的“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和“宣告分发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也就是,每年东方证券所收到来自汇添富基金的净利润以及分红。其2024年报显示,年内公司对于汇添富基金投资所获收益为5.5亿元,所获分红为2.3亿元,分红率为42.3%。

2025年基金招募书披露,“上海菁聚金”平台持股汇添富公司比例为24.66%,按此推算,2024年“上海菁聚金”获分红1.6亿元。粗略统计,2016-2024年,“金”平台累计分红达20.3亿元,即汇添富管理层九年累计分润超过20亿元。

企查查数据显示,“上海菁聚金”有5家股东,即上海菁聚木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菁聚水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菁聚土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菁聚火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及上海菁聚投资管理公司,分别持有上海菁聚金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40.9%、34.1%、13.6%、11.3%及0.0002%的股权。

其中,汇添富董事长李文、总经理张晖、副总经理(投委会主席)袁建军分别持有上海菁聚木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23.3%、34.1%及16.2%的股权,权益投资总监王栩及基金经理胡昕炜分别持有上海菁聚水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8.1%及1.7%的股权。

此外,李文、张晖、袁建军等人还是上海菁聚投资管理公司的股东,持股比例皆为17.5%。明星基金经理胡昕炜还持有上海佳添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5.4%的股权,后者持有上海菁聚水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22.6%的股权。

由于缺乏个人股权变动的详细信息,在假设九年汇添富员工持股比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可推算出被激励人员的分红情况。其中,核心管理层的分红规模更为突出。经测算,总经理张晖累计分红超过2.8亿元,董事长李文累计分红超过1.9亿元,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袁建军累计分红1.3亿元,市场总监雷继明累计分红1.2亿元……

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实,为基金经理薪酬体系的变革提供了政策指引。新规明确要求对连续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的基金经理"显著下调绩效薪酬",这一举措直指当前"规模主导型"收入结构的痛点——即便产品业绩持续低迷,管理人仍可通过管理费维持薪酬基本盘的现状,或将迎来根本性改变。尽管员工持股分红属于长期权益性收益,但其与短期业绩的脱钩关系,这将汇添富多位被激励基金经理身上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多位激励对象业绩不佳

《财中社》梳理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数据后发现,2022年至2024年,汇添富公募业务(不含联接基金)给持有人创造的回报合计-973亿元,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创造的回报合计-927亿元。

在主动偏股型基金中,同期跑输业绩基准10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品有110只(A类、C类分别计算),占到同类产品总数(157只)的70.06%。

其中,明星经理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价值创造(005379)、汇添富中盘价值(009548)、汇添富消费行业(000083)、汇添富消费精选(011419)、汇添富消费升级(006408)、汇添富价值领先(012820)等6只产品同期业绩分别为-40.25%、-42.33%、-38.17%、-41.22%、-37.42%及-30.43%,分别跑输基准35.19个、31.06个、20.99个、27.84、21.34个及18.60个百分点。同期,该6只产品为持有人创造的收益分别合计-37亿元、-63亿元、-84亿元、-30亿元、-22亿元及-11亿元,合计-248亿元。

同期,汇添富投委会成员、权益投资总监王栩管理的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008063)、汇添富美丽30(000173)等产品也都跑输业绩基准10个百分点以上,为持有人创造的收益合计-18.47亿元。

作为增强收益部总监,顾耀强管理的产品业绩呈现显著差异化特征。其管理时长逾15年的汇添富策略回报混合(470008),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达140.17%,年化回报5.85%,同类排名288/4705,但近年业绩持续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近三年与基准差值达24.47个百分点。

另一产品汇添富沪深300基本面增强指数A(010854)长期表现乏力。截至2025年5月15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0.6236元,成立以来累计亏损37.64%,同类任职回报排名199/204。

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劳杰男亦面临类似挑战,其代表作汇添富开放视野中国优势六个月持有股票A(009550),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规模为23.41亿元,成立以来亏损32.22%,近三年亏损19.41%,但2025年内收益回升至3.47%,同类排名459/999,业绩边际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其管理的汇添富红利增长混合A(006259)表现亮眼,任职超六年累计回报55.35%,同类排名242/687,2024年回报达17.67%,超越业绩基准8.28个百分点。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汇添富年内亏损前10的产品中,9只为指数型基金,基金经理赖中立管理的三只过亿规模产品均在列。其中,汇添富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增强发起式A(013816)合并规模6.21亿元,年内亏损12.08%,回报排名居后;汇添富优选回报混合A(470021)年内亏损10.89%;汇添富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增强发起式A(014218)年内亏损6.83%。

上述7只产品中,2024年投资收益为正的仅有1只,但合计贡献管理费收入达1.1亿元。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证券资管行业长期存在的“旱涝保收”机制——无论投资业绩如何,管理人均可按资产规模稳定收取管理费,以此支撑核心投研团队的薪酬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对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显著下调。若汇添富资深基金经理管理产品业绩持续低迷,其收入结构或将面临根本性调整。

除获得薪酬报酬外,部分基金经理还享有分红层面的“安全垫”。顾耀强、劳杰男、赖中立均为服务超14年的汇添富“核心成员”,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权,形成长期利益绑定。顾耀强、劳杰男通过上海菁聚水间接持股汇添富0.4%、0.24%,赖中立通过上海菁聚土持股0.096%。《财中社》据公开数据测算,若三人持股比例自2016年未发生变动,9年来累计分红分别达3321万元、2013万元、793万元。

本文所涉的只是公司核心员工9年的现金分红,其余归属于他们的未分配净利润累计值,也是同一数量级。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