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三年锁仓换不来正回报!东方红独占全市场近1/5亏损三年期基金

 财中社 高尚  2025-09-05 17:33  2.2w阅读

另一方面,由公募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周云负责的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A,截至8月29日,该基金回报仅8.2%,落后业绩基准2.8个百分点,落后沪深300指数5.97个百分点。

沪指早已反弹至3800点,但部分三年持有期基金仍在“深水区”。截至2025年9月4日,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共有15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回报为负,其中12只是三年期产品。市场回暖与基金表现的巨大反差,让这种制度设计再度引发质疑。

进一步看,全市场成立以来依然亏损的55只三年期产品中,东方红一家独占12只,接近五分之一。三年锁仓即将到期,却换不来正回报,投资者的长期耐心正在遭遇考验。

锁仓三年,却换不来回报

“三年持有期”基金最初是监管鼓励的创新产品,意在打破投资者短线交易的惯性,缓解基金公司的流动性压力,并为基金经理创造长期运作的空间。按设计逻辑,投资者的资金被“锁三年”,基金经理则应通过长期配置来实现超额收益。

然而现实却不如预期。截至9月4日,东方红资管旗下共有15只基金自成立以来仍为负收益,其中12只是“三年持有期”产品,且均已跨过三年封闭期。亏损幅度在-3.61%至-37.93%之间,其中5只产品跌幅超过25%。表现最差的东方红启兴三年持有混合A(910005)成立以来净值回撤接近四成。整体来看,这类“三年期”产品几乎全线陷入长期亏损,制度设计与现实效果之间出现了严重背离。

从现任基金经理分布看,涉及胡晓、周杨、高义、秦绪文等多位管理人。其中,秦绪文为东方红资管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现任基金规模43.32亿元;胡晓则在2024年2月首次开始管理基金,目前管理规模99.58亿元,任职期间经规模加权拟合后的回报率为21.88%,落后沪深300指数8.67个百分点。基金经理背景显示,这些产品亏损并非个别管理人短期操作失误,而是公司整体投研与市场风格错配的集中体现。

这种情况并非东方红资管独有,而是带有全市场意义。最新统计显示,全市场共有55只三年期产品自成立以来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东方红资管独占12只,数量居首。对于投资者而言,不仅在三年内被剥夺了赎回灵活性,更在锁定期满后发现亏损依旧存在,流动性风险和机会成本完全由个人承担,而基金经理与公司并未承受对等约束。

报表亮眼,新品并不理想

从母公司东方证券的财务数据来看,东方红资管依旧是集团的重要支柱。2025年上半年,东方证券实现营业收入80.01亿元,其中财富及资产管理业务贡献25.66亿元,占比32.01%,营业利润率29.11%,同比显著改善。

规模方面,截至6月底,东方红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338亿元,较去年底增长约8%;其中公募基金1791亿元,占比超过七成,是最核心的收入来源。在新品发行上,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A类:024429;C类:024430)募集19.91亿元,成为首批触顶结募的浮动费率基金,显示出渠道端的号召力。

但从投资端表现来看,情况并不理想。由公募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周云负责的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A,截至8月29日,该基金回报仅8.2%,落后业绩基准2.8个百分点,落后沪深300指数5.97个百分点。与同期成立的嘉实成长共赢混合A(29.21%)、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A(22.37%)、银华成长智选混合A(14.56%)相比,差距尤为明显。

放在行业坐标里,东方红资管的公募体量显得相对偏小。截至上半年末,公募规模排名第9的汇添富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万亿元,非货币基金规模接近5577亿元;相比之下,东方红资管的公募管理规模仅1789亿元,位列行业第41位,非货基金规模1497亿元,排名第33位。

东方红资管“三年持有期”产品的集体困境,已经揭示了制度初衷与现实效果的错位。投资者三年锁仓换来的并非稳健回报,而是深度亏损与信任消耗。如今浮动费率基金的推出能否真正实现“收益与激励绑定”也仍待时间验证。希望这类新品不要重蹈“三年期”的覆辙,再次让制度设计与投资者体验背道而驰。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