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上汽“回血”

 财中社 迟恩雅  2025-08-04 19:09  8455阅读

上汽通用则率先推出了“一口价”政策,由于该策略推行效果明显,上汽通用开始持续扩大“一口价”产品阵营,直到MPV、SUV、轿车三大车系销量均开始有明显提升。

上汽集团(600104,以下简称“上汽”)毅然决然的深度改革,正在迎来新“生机”。

7月数据显示,上汽销售整车33.8万辆,同比增长34.2%,2025年以来单月销量实现同比“七连涨”;1-7月累计实现整车批售239万辆,同比增长15%,向市场递交了一份战略转型的阶段性答卷,初步走出了转型阵痛期。

从一年前上汽集团高层“换血”到进入密集改革期,再到飞凡汽车回归上汽乘用车,上汽重组“大乘用车板块”。一系列战略调整后,上汽开始致力聚焦核心资源,提升全局效率。从目前情况来看,上汽自主品牌增速加快,合资品牌也呈现企稳回升势头。

差异战略奏效

一个明显的破局点是,国内合资品牌普遍陷入转型阵痛时,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率先喊出“一口价”策略,进行突围。尽管这一策略彼时被业界解读为上汽主动加入“价格战”,但其带来的销量增长确实为行业带来了规则颠覆,也为合资品牌树立了新的生存范本。

而自主整合的统一作战单元,也令自主品牌销量占比突破64%。正对应了2024年新上任的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提出的“捏起一个拳头,对市场打过去”策略。

从痛失国内第一大车企集团到紧追比亚迪(002594),上汽的韧性仍不容小觑。对比同样处于深度改革期的广汽集团(601238,以下简称“广汽”),上汽的复兴,显得格外高效与强劲。

在2024年新班子就位后,上汽的改革聚焦核心资源的同时,还开始对旗下品牌进行了差异化战略布局。对上汽而言,这场内部的结构性转变,现在看来意义重大。

在“大自主”理念下,2024年10月底,上汽乘用车正式官宣荣威和飞凡品牌合并。随后,在研发层面,智己、飞凡的研发业务也并入研发总院。2025年1月,上汽的战略重组更成为其转型的关键转折点,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被统一整合为“大乘用车板块”。

整合效果立竿见影。7月,上汽自主品牌销量21.4万辆,同比增长39.4%;1-7月自主品牌累计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23.3%,占公司销量比重达63.5%,较去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新能源车销售11.7万辆,同比增长64.9%;1-7月累计销售76.4万辆,同比增长43.5%,标志着增长重心和利润结构正加速向自主板块转移。

除了渠道下沉与智能创新的双轮驱动外,技术开放也成为了上汽更深层次的变化所在。例如MG品牌与OPPO的合作推动全新MG4实现了手机与车机的无缝互联;荣威品牌携手火山引擎,基于“豆包”大模型推出了新一代AI汽车解决方案,甚至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尚界品牌也代表着上汽集团在技术融合上的新创新。

合资品牌方面,相较于增势强劲的自主品牌,如何打破合资困局才是上汽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直指行业竞争根源的“价格战”成为了上汽通用与上汽大众的突围路径。

上汽大众推出了“整车终身质保”,覆盖从8万元到32万元的全系燃油SUV核心零部件。而上汽通用则率先推出了“一口价”政策,由于该策略推行效果明显,上汽通用开始持续扩大“一口价”产品阵营,直到MPV、SUV、轿车三大车系销量均开始有明显提升。

随后,“一口价”几乎成为了上汽的“秘密武器”,逐渐蔓延至旗下多品牌。由于价格的突破,也给上汽带来了新的生机,令不少消费者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其品牌上。流量的偏移,成为了更多订单的转化,上汽这一场营销战,也实现了最大化改革预期。

更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回暖的同时,上汽在技术层面也实现了产品主权的转变。

2025年起,上汽通用新产品定义100%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完全围绕中国用户需求;数字化功能100%由本土软件中心自主开发。而上汽大众方面,在新签订的合资续约条例中,德方不再单方面输出技术与标准,而是与中方联合开发、共同演进,从而开发出更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从产品到服务,从设计到渠道,在改革的大旗下,上汽重新梳理的秩序得到了正反馈。大象转身,似乎也不再是一味的前路漫漫。

尚有难题待解

整体向好背后,上汽改革仍未至终点,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需要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比如同时开启转型的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目前改革的效果差距较大。

从销量来看,7月,上汽通用销售42252辆,同比增长181.68%;1-7月累计销售287319辆,同比增长19.43%。上汽大众7月销售79584辆,同比下滑1.75%;1-7月累计销售571729辆,同比下滑3.6%。合资板块中,上汽大众也是唯一仍然处于下滑态势的品牌。就连曾经的老对手一汽-大众,尽管销量不及上汽大众,但其也实现了销量正增长。7月,一汽-大众大众品牌销售66806辆,同比增长2.8%。

按照计划,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的多款插电式、增程式混动车型均将于2026年起开始投入中国市场。这也就意味着,2025年下半年,南北大众的产品重点仍然聚焦在现有产品上。在“价格战”被叫停后,如何找到销量增长新路径,也成为上汽大众新的挑战。

自主品牌方面,智己的发展同样不及预期。数据显示,智己7月销售5809辆,同比增长38.97%;1-7月销售24967辆,同比下滑6.25%。

按照智己相关负责人此前言论,2023年销量目标4.5万辆的智己,2025年希望能够达到20万-30万辆的产销规模。从目前智己发展现状来看,这一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1-7月销量同比下滑,也意味着2025年智己超过2024年销量都成为了挑战。

在新势力格局重新洗牌且内卷升级的当下,同为央地国企“车二代”的,如阿维塔、岚图,如今都已经逐渐走上正轨,月销量已经相继破万辆。然而被内部称为“一号工程”的智己,月销仍徘徊在6000辆,这也令业界质疑其能否撑起上汽的高端梦。

更严峻的现实是,上汽与华为合作的新品牌“尚界”,首款产品尚界H5将于秋季登场,预计定位于18万—25万元区间,将成为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型。尽管上汽方面一再强调智己的战略地位不会改变,但“尚界”的推出势必将进一步分散集团资源,加剧内部品牌竞争,尤其是在华为技术的加持下,“尚界”无疑将对智己的高端定位形成重大挑战。

不过,智己显然是将新希望放在了增程上。上海车展期间,智己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智己汽车2025年一定会有爆款出现。而这个爆款直接指向即将于8月15日全球首秀的新一代智己LS6增程版。而智己瞄准增程,原因无他,唯阿维他、岚图销量的快速攀升均与增程车型有着不小关系。

尚界借势华为,热度自不必担心;智己绑定momenta,又是上汽集团大力栽培的“亲儿子”,两个品牌无论如何努力错位,都难以避免内耗竞争,这也或将成为上汽接下来的新“烦恼”。

值得肯定的是,上汽改革的决然仍令其战略维持着清晰的发展脉络。随着近期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AUDI E5 Sportback、别克高端子品牌“至境”等新一轮新品的上市,合资品牌的反攻时刻也将来临。除此之外,上汽乘用车荣威M7 DMH、全新MG4,智己全新一代LS6、LS9增程新车,上汽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尚界H5等多款战略级新车,也将进入密集投放期。

种种迹象都预示着,上汽的改革之路,即将迎来新的向上期。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