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微众银行转型遭遇三大考验

 财中社 吴若凡  2025-09-29 15:05  2.1w阅读

昔日“流量靠山”变身“赛道对手”,微众银行失去的不仅是流量支持,更是确定性的增长依赖。而助贷新规落地、微众银行转型关键之时,其核心高管多人存在“超期服役”、年龄超限情况。

9月16日,作为首批公开合作白名单的互联网银行之一,微众银行赶在监管deadline前夕披露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18家营销获客机构、44家担保增信机构及320家催收服务机构。

10月1日起,《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助贷新规”)将正式实施,助贷行业合规转型已进入最后冲刺时刻。

合规名单披露的背后,微众银行正面临业绩增长与合规要求的双重压力,核心业务“微粒贷”出现滞涨,叠加行业合规要求趋严,这家互金民营银行龙头的转型之路更显紧迫。此外,微众银行亦面临一众核心高管“超期服役”问题。

由此,营收增速、合规及高管更替,成为微众银行转型绕不过的“三座大山”。

增长合规双向承压

长期以来,微众银行贷款结构中,个人贷款业务占比保持在50%以上,成为支撑业务规模的核心板块。这一情况在2024出现变化。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微众银行个人贷款余额降至2166.84亿元,较年初下滑4.76%,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比例为49.7%;个人贷款业务收缩对微众银行的整体信贷规模增长,已从引擎成拖累。

而作为微众银行的“压舱石”,个人信贷产品“微粒贷”的增长乏力成为微众银行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2024 年末,微粒贷余额较年初减少5.53%。同时,笔均贷款额从2021年的8000元降至7200 元。截至2024年末,“微粒贷”约71%客户的单笔借款成本低于100元。

这种收缩或非偶然。一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个人消费信心不足导致信贷需求疲软,下沉市场客群对小额信贷的需求降低明显;另一方面,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加速下沉普惠金融市场,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出类似小额信贷产品,也分流微众银行不少核心客群,挤压了“微粒贷”的市场空间。

早年间,凭借“小额、分散”特性,“微粒贷”快速占领下沉市场,并累计服务超7000万名借款客户,年内日均放贷93万笔。

但高速扩张也埋下了质量隐患。微粒贷的客户中,82%为非白领、85%为大专及以下学历、18%为首贷户,这部分客群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叠加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让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在2024年上半年曾一度攀升至1.65%。

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微众银行降低杠杆率,并针对“微粒贷”“微业贷”等高杠杆业务推进整改;同时,受宏观经济增速承压影响,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持续收窄、风险攀升,合作银行自身面临收入增长放缓与风险成本上升的挑战

🔒

此文章需要登录解锁

登录后即可查看完整内容,解锁更多优质文章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