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周浩宇 2024-12-13 12:26 1.7w阅读
民生证券发布策略专题研究被动投资的发展简史与海外现状。被动投资的目的在于通过投资特定指数成分...
12月13日,民生证券发布策略专题研究被动投资的发展简史与海外现状。被动投资的目的在于通过投资特定指数成分股以复刻指数表现,普通指数基金和ETF是其两大投资工具,当前ETF规模占据主导。然而,ETF与被动投资实际上并不能完全等同,我们一般认为的ETF实际上是被动ETF,而被动投资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两类工具。被动投资起源于马克维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截至2023年底,美国的被动投资规模已经正式超越了主动。当前ETF已逐步成为影响全球市场定价的重要力量之一,并且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迅猛。随着全球ETF种类的日渐丰富,ETF的用途也变得更加广泛:1)基础用途:提供大类资产,以及股票市场主题/行业/因子配置的基本工具;2)衍生用途:利用ETF与其他资产实现分散投资、套利、对冲以及流动性管理等;3)新型用途:采用固定投资策略并将基础ETF包装成为新的ETF。
国内被动投资的发展进程及演绎。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被动基金的增长开始明显快于主动基金,并于202024年第三季度首次实现了规模的超越,伴随而来的是国内ETF的兴起,截至202024年第三季度,ETF持有A股规模占被动基金比重在85%以上。类型上,国内股票ETF以宽基ETF为主要构成,而策略/风格ETF则相对较小。具体的指数构成上,ETF跟踪最大的20大指数以市值分层指数、科创/创业板以及部分行业为主要构成,值得关注的是行业中性指数自2024年9月下旬以来开始成为ETF的主要增量领域。本轮ETF崛起背后的重要背景是:主动基金在逐步“ETF”化的同时,先后经历了逐步跑输基准、明显跑输ETF的过程;政策鼓励下主动基金与ETF之间在负债端明显“此消彼长”。交易方面,2024年下半年以来,ETF成交额与全A成交额之比在5.8%以上。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以来ETF做市商的逐步上升,这明显减少了ETF收盘价与净值之间的平均偏离。持有人结构方面,ETF以机构持有为主但结构分化明显,ETF与指数对应成分股的参与者存在明显差异,部分ETF存在期权。考虑到ETF在更低的费率水平上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无论是专业投资者还是不知情交易者,出于策略构建还是流动性管理的诉求,这也为未来ETF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