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无主的迪哲医药:亏损再度扩大,高管密集减持

 财中社 曾智  2025-09-12 10:24  1.8w阅读

迪哲医药目前无控股股东,且无实际控制人。

9月10日,迪哲医药(688192)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9月6日至9日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报告了其自主研发的新型肺癌靶向药舒沃哲®(通用名:舒沃替尼片)和高选择性JAK1 抑制剂高瑞哲®(通用名:戈利昔替尼胶囊)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的11项最新研究。

迪哲医药作为一家创新药上市公司,2025年以来股价显著上涨,截至9月11日累计涨幅达77.24%,较2022年底部上涨近300%。截至9月11日收盘,股价报73.5元/股,市值338亿元。

《财中社》注意到,迪哲医药至今仍未盈利,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3.77亿元,高管们也在密集减持,引发市场担忧。

亏损再度扩大,累亏近50亿

迪哲医药成立于2017年10月27日,总部位于江苏无锡。2021年12月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首家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公司专注于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疗法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

迪哲医药股价上涨与销售额向好有关。8月22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增长74.4%。

这主要得益于两大核心产品商业化放量。舒沃替尼(EGFR exon20ins肺癌靶向药)和戈利昔替尼(外周T细胞淋巴瘤JAK1抑制剂)于2024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5年起全面执行医保价格,推动销售规模快速攀升。

不过,营收并没有带来利润改善。2025年上半年,迪哲医药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9.46%、10.1%。而且,业绩依然是亏损的,净利润亏损额达到3.7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45亿元。

业绩亏损表明公司的收入规模仍难覆盖刚性支出。上半年,迪哲医药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2.68亿元、6971万元、4.08亿元,三项合计7.46亿元,而其营收只有不到4亿元。

迪哲医药2018年有公开财务数据以来就没有盈利过。2018-2023年期间,年度亏损额逐年扩大,并于2023年创下11.08亿元的年度最高亏损纪录。2024年亏损虽然收窄,但亏损额仍然高达8.46亿元,亏损额仅次于2023年。而进入2025年之后,亏损收窄趋势没有延续,反而再度扩大。

据统计,迪哲医药2018年至今累计亏损额已接近50亿元。

多位高管减持,没有实控人

面对连续亏损但股价上涨的迪哲医药,《财中社》注意到,公司高管2025年多次减持。

5月8日公告显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小林于4月3日至5月7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182.7万股,占总股本0.4%,减持价格在50-59.1元/股,套现1亿元。

7 月8日和9日的两份减持结果公告显示,首席商务官、副总经理吴清漪在6月24日至7月7日累计减持30.21万股,套现超1900万元;副总经理张世英在6月25日至7月4日减持1.62万股,套现99万元。

7月24日的减持结果公告显示,首席医学官、副总经理杨振帆减持公司股份115.4万股,副总经理陈素勤减持12.9万股,副总经理Qingbei Zeng 减持了8.5万股,副总经理Honchung Tsui 减持了8.5万股,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吕洪斌减持了1.9万股,减持金额分别为7830万元、888万元、592万元、586万元、132万元,均是通过竞价方式减持。

对于减持理由,公告解释称,系个人资金需求及缴纳相关税款。不过,高管密集减持,难免会引发市场对迪哲医药盈利前景的担忧。

迪哲医药目前仅有两款产品商业化上市,产品线比较薄弱。两款在售产品“舒沃替尼(EGFR exon20ins肺癌靶向药)和戈利昔替尼(外周T细胞淋巴瘤JAK1抑制剂)”,针对小众适应症,国内患者基数有限,比如EGFR exon20ins突变肺癌患者仅占5%-10%,约3.5万人,市场容量受限。产品纳入医保目录后价格大幅下降,虽推动销量增长,但直接压缩利润空间,需依赖快速放量平衡收入。

此外,舒沃替尼虽获FDA批准出海,但海外市场缺乏销售团队及合作方,定价策略和渠道部署尚未清晰。从研发管线来看,迪哲医药在研管线集中于少数项目,尚未形成多产品梯队。

在经过上述减持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小林,目前持有迪哲医药的股份数仅剩54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9%。

而且,迪哲医药目前处于一种没有实控人的状态。根据2024年报披露,公司股权分布较为分散,AZAB、先进制造为公司并列第一大股东,各自持有26.08%公司股份,任何单一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均无法对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进行控制,且均无法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公司无控股股东,且无实际控制人。

股权分散虽能避免“一股独大”的风险,却催生了内部人控制。尹伯成等学者的研究显示,当单一股东持股低于30%且无一致行动安排时,内部人控制发生率显著上升。所有者监督失效时,便可能出现牺牲股东利益换取自身利益的现象。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