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夏震 2025-09-12 11:43 8212阅读
8月28日兴业银行披露的2025年中报显示,营收延续下滑但净利润微增,看似“逆势”的业绩背后,有信用减值计提收缩的“助推”。
2025年上半年,兴业银行(601166)营业收入延续同比下滑态势,而归母净利润却实现微增。
这种“分化”背后,反映出银行业务端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压力;与此同时,资产质量指标的波动与风险传导的隐忧,可能是兴业银行在长期内需要关注的重点。
营收端:利息、非息业务同步承压
上半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04.6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利息净收入、非利息净收入以及金融市场业务收益均出现收缩。
报告期内,该行利息净收入录得737.6亿元,同比下降1.5%,主要在于生息资产收益率的普遍走低:贷款领域,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由2024年同期的4.03%降至3.6%,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从5.21%回落至4.30%;投资与同业业务中,投资资产平均收益率从3.46%降至3.15%,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收益率从2.62%下滑至2.18%。
可喜的是,兴业银行负债成本的管控取得进展——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从上年的2.06%下降至1.76%,同业负债、应付债券成本率同步下降,但生息资产整体收益率从3.84%降至3.37%,降幅超过负债成本优化幅度,最终导致净息差收窄至1.75%,较年初减少7个基点。
非利息净收入表现同样疲软,上半年同比下降3.8%至367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虽实现130.8亿元,同比增长2.6%,但业务内部“冷热不均”: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手续费收入从40.2亿元增至46亿元,成为核心增长引擎;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从52.8亿元降至44.6亿元,担保承诺手续费收入从6.82亿元减少至5.78亿元,传统中间业务板块压力凸显。
金融市场业务方面,上半年投资收益为183亿元,同比大幅减少16.9%,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长13.6%至37.9亿元。
从投资收益细项看,交易性金融资产带来的投资收益从2024年的157.8亿元降至2025年的117.7亿元,债权投资收益则从45.3亿元微增至54.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表现出现剧烈反转:2024年同期该项贡献投资收益9.2亿元,2025年上半年却产生13.6亿元的投资亏损,成为拉低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方面,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他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4年的12.6亿元暴增至108.8亿元,增幅超7倍;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37亿元降至13.2亿元,贵金属及相关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从15.4亿元扩大至85.9亿元。
利润端:减值计提“瘦身”助推正增长
在营业收入小幅下滑的背景下,《财中社》注意到,兴业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微增,同比增长0.2%至431.4亿元,其中与信用减值损失缩减不无关系。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计提减值损失301.2亿元,同比减少41.8亿元,降幅达12.2%。其中,债权类资产减值计提的收缩尤为突出:2024年上半年,债权投资减值损失高达73.4亿元,2025年上半年仅为7.6亿元,降幅超90%;其他债权投资减值损失也从3.4亿元降至78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对这类资产的减值计提显著收缩——通过减少债权类资产减值计提来控制成本,成为该行提振利润的途径。
减值损失的“瘦身”对利润的助力效应十分直接:上半年减值损失减少额达到41.8亿元,超过了营业收入下滑额约25.9亿元,直接推动利润总额从2024年同期的489.4亿元增至505.6亿元,最终带动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资产质量层面,从核心指标看,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8%,较2024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28.54%,较2024年末下降9.24个百分点;拨贷比为2.46%,较2024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不良率虽维持低位,但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的同步回落,反映出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减弱。
兴业银行2025年上半年在资产质量管控上有一些阶段性举措,但从核心数据来看,不良风险的扩张与报表美化的隐忧仍值得关注。
从部分指标看,该行确实取得了一些管控进展,比如逾期贷款余额为904亿元,较上年末略微减少8.3亿元;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7.5%,零售领域的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为0.54%,较上年末也下降了0.06个百分点;对公房地产领域新发生不良较上年同期减少46%,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没有新发生不良。
但核心风险指标却透露出另外一番景象:2025年上半年,该行新生成不良贷款达到363.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21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3%,清晰显示出不良风险仍在持续扩张。
在不良贷款认定尺度方面,2024年同期的不良贷款偏离度(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仅为77.9%,认定标准相对严格;而到了2025年6月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合计为546.8亿元,同期不良贷款余额为634.9亿元,据此计算偏离度约为86.13%。
偏离度的上升反映出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正趋于宽松,存在通过调整认定尺度来美化报表的可能。
此外,重组贷款的规模变化也值得留意,半年报显示,兴业银行重组贷款规模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增长:截至6月末,重组贷款余额达338.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升至0.57%,而2024年末分别为275.4亿元、0.48%,规模与占比均有明显提升。
从历史轨迹看,重组贷款的扩张并非短期现象。截至2023年末,其规模仅30.9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为0.06%;但到2024年上半年,余额已猛增至277.4亿元,占比跃至0.49%,半年内实现大幅增长;2024年末虽小幅回落,但2025年上半年又重新进入扩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