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翦音志 2025-08-06 11:12 1.4w阅读
一纸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定书送达太平洋证券,这家券商与两家融资方长达6年的股票质押违约拉锯战迎来戏剧性转折。
2025年8月5日,太平洋(601099)证券发布诉讼进展公告,最高人民法院指令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两起侵权责任纠纷案。该案件的核心,是围绕江苏隆明与达孜恒盛两家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违约而展开的漫长法律追索。
时间拨回2016年,太平洋证券与江苏隆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达孜县恒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上海佳铭房产有限公司为交易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看似稳固的交易结构在2018年股市剧烈调整中崩塌,质押股票价值大幅缩水,两家融资方相继违约,太平洋证券的风控机制面临严峻考验。
6年诉讼一波三折
2019年1月,面对江苏隆明与达孜恒盛的持续违约,太平洋证券首次向云南省高院提起诉讼。当年7月至10月间,在法院主持下双方曾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分期偿还欠款。但事后融资方未履行还款承诺,太平洋证券于2020年调整策略,转而起诉担保方上海佳铭房产,追偿金额高达约4亿元本金及相关利息。2022年6月,太平洋证券进一步将江苏隆明、达孜恒盛的实际控制人杨军、上海佳铭房产及关联自然人一并起诉,主张侵权责任。这次诉讼在昆明中院立案后,法院甚至查封了部分财产。
然而,2023年5月,昆明中院裁定驳回太平洋证券起诉;同年8月,云南省高院二审维持原裁定。连续败诉后,太平洋证券于2023年10月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025年5月,事情迎来转机:最高法决定提审该案。三个月后,最高法作出最终裁定:撤销原一审、二审裁定,指令昆明中院重新审理。
业绩波动明显
这场漫长的法律纠纷深刻烙印在太平洋证券的财务报表上。2018年成为公司上市后最黑暗的一年,当年净亏损13.22亿元,同比暴跌1237%,引发巨亏的核心导火索正是股票质押业务风险爆发。随后几年,太平洋证券业绩如过山车般起伏。2019年戏剧性扭亏为盈,净利润达4.63亿元,但2020年又陷7.61亿元亏损。直至2023年,公司才以2.51亿元净利润结束这种业绩波动,2024年维持2.20亿元盈利。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迎来突破性增长。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至1.35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54%至98%。经纪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双增,成为业绩修复的主要驱动力。
除了盈利波动之外,太平洋证券还屡屡“踩雷”,公司还先后卷入金鸿控股债券违约、康得新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风险案件。在此次公告的附件中,公司还披露其子公司太证恒通卷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涉及金额1008万元。该案源于太证恒通认购安徽源和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定增股票,因后者虚假陈述造成损失。2025年7月,合肥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太证恒通诉讼请求,公司已表示将提起上诉。
太平洋证券在公告中强调,上述案件已获部分清偿,公司对剩余风险敞口也计提了充分减值准备,本次诉讼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不产生重大影响。
2025年8月5日,太平洋证券股价报收4.03元,微涨0.75%,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670.43万元。市场反应平稳,显示投资者对该诉讼进展持相对乐观预期。
在经历了2018年巨亏的至暗时刻后,这家券商正在逐步走出阴霾,未来新一轮法庭辩论即将开始,但至少,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已为这场持续6年的金融纠纷打开了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