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29天21板!*ST正平股价暴走152%后再次停牌核查

 财中社 夏震  2025-10-30 14:52  1.2w阅读

2025年9月至10月,*ST正平以29天21个涨停、累计暴涨152.4%的逆市表现成为市场焦点,但股价狂欢背后,是公司基本面持续恶化、退市风险高悬、过往经营违规频发的现实。

29天狂揽21个涨停,股价累计暴涨152.4%!*ST正平(603843)逆市暴走的“妖股”表现,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

但在这份光鲜涨幅的背后,是股价与公司基本面的严重背离,以及随时可能落下的退市“利剑”。

随着股价异动持续发酵,公司多次停牌核查、密集提示风险,而其过往的经营乱象与投资者维权行动,更让这场短期行情充满了复杂变数。

股价异动与风险背离

10月28日,*ST正平公告称,公司股票自当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待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

公告明确指出,公司当前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市场情绪过热及非理性炒作可能,提醒投资者警惕短期涨幅后的下跌风险。

2025年9月至10月,*ST正平的股价走出了一段与市场走势严重脱节的异常行情。自9月1日起,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活跃度持续攀升,多次以涨停价收盘,期间累计经历21天涨停,5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在股价持续走高的背后,公司的风险提示从未间断。从9月6日开始,*ST正平便通过指定媒体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公告,9月16日、18日、19日等多个日期,均反复向投资者强调潜在风险,但股价上涨的势头并未受到明显遏制。

9月18日,公司披露了全资子公司取得采矿许可证的信息,这一消息被市场关注,但公司后续仍持续提示,矿产资源开发缺乏充足资金、人员及设备支撑,收益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这一阶段,建筑行业整体表现平淡,9月22日至26日建筑材料指数甚至下跌2.28%,跑输同期上证指数2.49个百分点,*ST正平的股价走势已显现出明显偏离。

进入10月,股价的强势表现仍在延续,公司的风险提示与核查动作也随之升级。因股价异动频繁,公司于10月启动首次停牌核查,直至10月15日披露核查结果,股票于10月16日复牌。

然而复牌并未冷却市场热度,10月16日、22日至24日、27日至28日,公司股票再次连续迎来涨停,股价累计涨幅持续扩大。

期间,公司在10月17日、23日、24日、28日多次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反复强调“股价短期涨幅过大,已严重脱离公司基本面”。

彼时同期市场虽有回暖,10月20日至24日建筑装饰指数上涨4.52%,但上证指数仅上涨2.88%,与*ST正平的暴涨幅度悬殊。

事实上,公司披露的多项核心风险仍不容忽视。一是终止上市风险高悬,2024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持续经营能力存疑且曾存在违规担保,若相关问题2025年度无法消除,公司股票将面临退市;二是业绩持续亏损,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8亿元,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9亿元,盈利能力堪忧;三是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截至目前仍有420.9万元占用余额未归还;四是资金压力显著,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2.2%,货币资金中8166万余元因保证金、诉讼冻结等处于受限状态,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并未改善。

一路狂飙的ST之路

股价的异常狂欢与公司的经营乱象形成鲜明对比。

从看似合规的资金运作,到深陷多重违规泥潭,*ST正平的经营轨迹在短短两年间发生巨大转折。这家企业如何从正常经营一步步走向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与其他风险警示?

2023年8月,*ST正平发布公告,宣布将使用1.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12个月。

当时,该事项审批流程完备,完全符合资本市场相关规定。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看似正常的资金使用安排,却成为后续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开端。

时间来到2024年,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开始逐步暴露。6月,实际控制人金生辉未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程序,私下以公司全资子公司生光矿业、海东平安驿的名义,为关联方3500万元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这笔担保占公司上一年度净资产的3.6%,且后续逾期未解除,直接触碰了关联担保的监管红线。

3个月后,即2024年8月,此前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1.9亿元募集资金到期,公司不仅未按约定归还专户,也未及时披露相关进展,募集资金管理出现明显违规。

整个2024年,公司还存在另一重资金问题:全资子公司贵州水利通过供应商向关联方欣汇盛源划转资金,形成1320.9万元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进一步反映出资金管控的漏洞。

到了12月,公司涉及多起诉讼,却因应诉流程内控失效,导致法律事务情况与财务账面数据出现重大差异,内控体系的薄弱点愈发明显。

这些问题最终在2025年集中爆发。4月30日,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前者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后者则为“否定意见”,同时公司提示了退市风险——此时的*ST正平,已连续2022-2024三年亏损,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8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亏0.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2.2%,8166万元货币资金因担保、诉讼被冻结,持续经营能力备受质疑。

5月6日,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因“内控体系完全失效”“违规担保触及红线”“持续经营能力存疑”三重条件触发,公司股票正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与“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更为“*ST正平”,并短暂停牌后复牌。

后续的整改并未完全解决问题。

2025年6-7月,3500万元违规担保虽得以解除,但1320.9万元关联资金占用中,仍有420.9万元余额未归还。

直至10月,上交所出具纪律处分决定书,对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金生辉、时任董事长彭有宏、财务总监闫文文等高管予以通报批评,明确其对违规担保、资金占用、业绩预告不准确等问题的履职失责——这场持续两年的经营困局,最终以监管追责画上阶段性句号,而公司若在2025年度仍无法消除审计非标、资金占用等问题,终止上市的风险仍将悬而未决。

公司的一系列违规行为,也引发了投资者的维权行动。

随着*ST正平股价异动与违规问题的持续发酵,有股民维权平台已正式开启针对该公司的投资者维权登记通道,目前已有多位股民通过平台提交维权申请。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