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孙语彤 2025-05-21 10:13 2.5w阅读
中信建投此次再度翻车,证明券商投行“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模式不可取,从“项目工厂”向“价值创造”转型非常必要。
2024全年,美芯晟(688458)实现营收4.04亿元,同比下降14.4%;归母净亏损6657万元,同比骤降321%;扣非归母净亏损9308万元,同比下降1609%。
这一表现与其2023年5月登陆科创板时的"无线充电第一股"光环形成强烈反差。
上市即变脸,次年即由盈转亏
深入财报分析,《财中社》发现,美芯晟的业绩波动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2023年上市当年,美芯晟实现营收4.72亿元,同比增长7%;归母净利润3015万元,同比下降43%;扣非净利润617万元,同比下降85%。可以说,公司上市当年就已经变脸。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2.18%至1.25亿元,归母净利润36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162万元。
2024年,公司扣非归母净亏损较归母净亏损差额达2651万元;2025年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重高达153%,非经常性损益已成"救命稻草"。
《财中社》发现,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逐年加深。
2024年,公司收到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361万元(剔除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后为88万元)、进行现金管理的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648万元、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358万元,结合其他项目合计形成影响当期净利润金额的非经常性损益为2652万元,较2023年增加253万元。
增加的结构性存款和理财产品,成为了美芯晟填补净利润窟窿的重要来源。2024年期初,公司理财产品总金额为7.18亿元,至2024年期末扩大到9.02亿元。
2023年5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原计划募资10亿元,最终募得资金总额15亿元,募资净额13.76亿元,超募资金3.76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投入募资总额6.96亿元,其中2024年投入3.06亿元。
根据公司2024年5月20日通过的《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公司将使用最高不超过10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余额为5.22亿元。
2025年一季度,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560万元,占净利润的153%。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主营芯片业务仍处亏损状态。
毛利率波动背后
《财中社》发现,美芯晟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28.79%降至2024年的23.51%,又在2025年一季度飙升至37.59%,犹如"过山车"般的异常波动暴露经营深层问题。
上市前后,美芯晟的毛利率波动幅度一直偏大。上市前的2019-2022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8.61%、22.42%、40.98%和32.75%。
公司在2024年报中称,芯片价格战后,下游客户为优化成本,导致公司2024年成本压力较大,毛利率收窄。
从其主营产品模拟电源芯片、无线充芯片和信号链芯片的数据可以发现,2023-2024年,模拟电源芯片营收从2.6亿元降到1.89亿元,无线充芯片营收从2.01亿元降到1.46亿元,信号链芯片营收从1101万元升到6914万元。
其中,模拟电源芯片毛利率从22.28%降到12.72%,无线充芯片从35.62%降到30.87%,信号链芯片从58.45%降到37.44%。
而对于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的突增,公司解释为光学传感器业务和无线充电产品收入大幅增长,高毛利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高毛利的信号链芯片虽是公司的“众望所归”,但在2024年利润仅占27.25%,营收仅占17.11%,2025年一季报亦没有披露详细的数据。
毛利波动下,颇为严峻的是库存危机。2024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1.27亿元,同比增加6%,2025年第一季度再增至1.38亿元,创历史新高。而公司芯片生产和销售量在2024年均出现下滑,库存量却不降反增。公司芯片生产量从2023年的20.49亿下降到18.49亿颗,销售量从18.87亿颗下降到17.48亿颗,库存量较2023年的1.85亿颗同比增加54.53%到2.85亿颗。
美芯晟的“画饼”能否“充饥”?
尽管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上年的-1.53亿元收窄至-7708万元,但连续五年累计净流出2.22亿元,其症结在于应收账款的高企和客户集中度高,且客户多为小微企业。
例如,美芯晟2022年的第二大客户深圳市隆富晟科技有限公司,美芯晟对其销售金额在2019-2022年分别为1060万元、1269万元、2691万元和7278万元。但据企查查数据显示,隆富晟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500万元,实缴资本300万元,在保人数2018年为3人,2020和2022年为0人,2024年为15人。
截至2024年末,美芯晟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93亿元,占营收比48%。自上市以来,公司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持续增加,近一半的销售业务都无法及时回款。
2020至2023年,公司期末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422万元、6645万元、1.18亿元和2.05亿元,占营收比从两成以下逐渐升到近五成。同时,其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长期超50%,2022年曾达70.87%。
虽然其研发费用从2023年的1.03亿元同比增长59.73%到2024年的1.64亿元,占营收比例也增加18.85个百分点到40.6%。但其募投项目进度仍相对滞后,原定2025年4月完工的"无线充电芯片升级"等项目延期至2027年4月,各项目的工程建设费用几乎都减半。
美芯晟在募投和上市中画的“饼”,目前仍难见其成效。
作为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研发商,2008年美芯晟在北京海淀成立,其资本化运作从2012年开始:2012年8月完成天使轮投资,投资方有中经合集团和创聚科技等,当时投资额未披露;2019年1月完成A轮融资,由清控银杏旗下诸多私募基金,及元禾璞华等参与投资,至IPO时,清控银杏旗下多家私募基金共持股3.46%,账面金额超1.3亿元;2021年6月完成Pre-B轮融资,由龙旗科技(603341)投资。
2021年美芯晟完成B轮和C轮融资。7月B轮,由中信建投资本旗下多家私募基金、中经合鲁信、凯联资本等投资;至IPO时,中信建投资本旗下私募基金共持股4.9%,账面金额超2亿元,中经合鲁信和凯联资本均持股0.98%,账面金额4147万元。11月C轮,由哈勃投资和安克创新(300866)等投资,至IPO时,哈勃投资持股比例5.87%,账面金额2.49亿元。
2023年5月美芯晟在中信建投(601066)保荐下,在科创板IPO。2023年5月22日上市,但美芯晟上市即破发,原75元发行价,在当日收盘仅为70.61元,目前更是仅有40元/股左右。
从公司上市审核历程中,可见监管层早有预警。2022年6月,公司在递交招股书后的两轮问询中,上交所曾追问其盈利水平和持续经营能力,后来的数据则印证了监管担忧。
中信建投保荐项目业绩变脸成常态
5月15日,美芯晟发布首次公开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宣布5月22日上市流通112万股首发战略配售股,其中112万股原由中信建投持有。
而近年来,从紫晶存储(退市前股票代码688086)到*ST云创(835305),中信建投保荐项目业绩变脸成常态。*ST云创2021年8月通过中信建投保荐登陆北交所,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578万元、-1482万元、-6012万元、-1.74亿元,呈现“上市即变脸”的典型特征。
2020年2月科创板上市的紫晶存储更是此前的典型案例,上市前2016-2019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46%和317%,但上市后2020年净利润下降24.7%,后被曝出2017-2020年累计虚增营收7亿多元、利润3.7亿多元,成为注册制下“欺诈发行第一股”。中信建投因此被处罚,相关保荐代表人被禁业3年,详见《财中社》此前的文章:《从紫晶存储到*ST云创,中信建投保荐项目业绩变脸成常态》。
中信建投此次再度“翻车”,证明券商投行“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模式不可取,从“项目工厂”向“价值创造”转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