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ST思科瑞造假:中国银河保荐项目上市首年即虚构收入超900万

 财中社 翦音志  2025-09-23 17:08  2.8w阅读

近日,思科瑞收到四川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由于虚增营利,被处于警告和罚款,而中国银河作为其上市发行的保荐机构,其“看门人”职责再度引起讨论。

9月20日,ST思科瑞(688053)公告称,公司收到四川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996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万元,手法包括与交易对手虚构检测业务以及提前/不当确认收入,监管拟对公司处以警告和200万元罚款。据交易所规则,公司股票9月23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这份告知书并非“凭空而来”。早在1月17日,思科瑞即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同日收到四川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已点名其在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情况下确认收入的情形。

违规后更正报表

从处罚事先告知书来看,ST思科瑞存在三大违规行为。

其一,涉嫌虚构销售业务,在2022年12月与四川赛狄信息技术股份公司的一笔336.65万元的检测业务中,明明未收到待检货物且未真实开展检测业务的情况下,安排人员生成账单并利用私人关系加盖公章,导致公司2022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336.6万元、318.8万元。

其二,涉嫌提前确认收入,2022年9月,在尚未向客户佳缘科技交付检测货物且未经其确认账单情况下确认收入,导致思科瑞2022年分别虚增收入和利润总额246.9万元、203.7万元。

其三,涉嫌不当确认收入,公司和佳缘科技在2022年9月签署的两笔结算合同存在巨大争议,而公司在明知争议的情况下仍确认收入,导致公司2022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412.5万元、178万元。

2025年4月,思科瑞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定期报告更正公告,对2022-2024年合并报表中和上述问题有关的数据进行追溯更正,其中涉及多份定期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相关科目。

上市后“业绩变脸”

思科瑞于2022年7月8日登陆科创板,保荐券商为中国银河(601881),业务主赛道为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等,当时发行价高达55.53元/股,募得13.88亿元。然而,从这家公司上市前后的表现来看,其实存在诸多疑点。

2020年到2021年间,思科瑞的财务表现较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2.22亿元,同比增长58.42%、34.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49万元、9706万元,同比增长39.11%、28.57%;而就在上市当年,公司就出现了变脸的征兆,营业收入仅实现了4.86%的增长,而归母净利润更是下滑5.77%;到2023年之后,公司业绩则是出现了大幅变脸,2023年到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1亿元、1.4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3.75%、28.4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84万元、-2100万元,2024年甚至由盈转亏。到2025年上半年,虽然营收、净利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但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78.46%,利润修复与现金流形成背离。

对于业绩变脸,思科瑞解释称主要受军工行业人事调整、武器装备核心参数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军工行业阶段性调整,检测订单量有所下滑。同时,公司还声称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部分类别检测业务价格出现下降。然而,这种解释难以完全令人信服。

事实上,思科瑞的IPO募投项目进展缓慢,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IPO募投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98亿元,整体投资进度仅为64.29%。其中无锡检测试验基地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只有37.7%。2024年9月,思科瑞不得不将四大募投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均延长至2026年9月,这一情况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成长性的质疑。

两版财务数据

2019年6月,航锦科技(000818)发布了一份购买资产预案,拟以10.69元/股价格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国光电气98%股权和思科瑞100%股权。然而,在其披露的思科瑞2018年财务数据中,有多处与思科瑞招股书自批存在不一致。

航锦科技预案称思科瑞营业收入为6995万元、归母净利润3230万元、期末总资产1.27亿元,而思科瑞招股书披露的同期数据分别为6576万元、2225万元和1.21亿元,相比之下,航锦科技预案中的收入多出约419万元、净利多约1005万元、总资产多出约0.06亿元,其中净利润差异较大。

另外,并购协议中对2019–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设定了7000万元、8400万元和10080万元的业绩承诺,但思科瑞披露的实际扣非归母净利润仅分别为4171万元、7118万元和9157万元,呈现明显落差。

中国银河责任待定

作为思科瑞的保荐机构,中国银河从思科瑞IPO中获得了1.1亿元的承销及保荐费用。然而,对于这家头部券商来说,其持续督导责任履行情况备受质疑。

中国银河在2023年12月完成年度现场检查,并在2024年9月、2025年4月与8月先后发布持续督导报告,披露已通过日常沟通、回访、查阅资料与现场检查等方式履责,其在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中表示“证监会已对公司立案调查,目前尚无结论”。然而,作为保荐机构,本应持续督导思科瑞规范运作,但却未能及时发现公司上市首年即存在的财务造假问题。

另外,2024年10月,中国银河就曾因“在部分项目中未勤勉尽责;质控、内核核查把关不严”等问题被证监会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这个部分项目是哪个或者哪些项目?在思科瑞案例中,中国银河的持续督导是否流于形式?为何未能发现公司上市首年即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保荐机构是否真正履行了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而其是否存在“未勤勉尽责”的情况,仍取决于后续监管认定。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