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高尚 2025-03-06 13:00 2.5w阅读
贾成东入职申万菱信三个月即获擢升,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虽刚达10亿元,不比从前,但贾成东的这次“转身”肯定还未结束。
3月5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宣布贾成东正式升任公司副总经理。这位曾在招商基金管理规模一度突破百亿的明星基金经理,在加入申万菱信仅三个月后便获擢升,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贾成东升职前两日(3月3日)才刚刚开始管理首只公募产品——与龚霄共同执掌的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基金。
贾成东的职业生涯轨迹颇具戏剧性。作为中观基本面趋势投资风格的代表人物,他曾在国泰基金和招商基金期间创下辉煌业绩,2020年管理规模一度接近180亿元。然而,随着他跳槽至规模不足千亿的申万菱信基金,贾成东获得了高管职位,但在管基金规模一时还无法与此前相比,与龚霄共同执掌的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最新规模仅为10.06亿元。
入职三个月即获擢升,管理规模不比从前
贾成东于2024年12月6日正式入职申万菱信基金,三个月后便以副总经理身份亮相。这一晋升速度在公募行业实属罕见,侧面反映其资历与申万菱信对其能力的认可。公开资料显示,贾成东拥有16年公募投研经验,曾先后任职于国泰基金和招商基金,2020年以180亿元管理规模成为行业顶流。然而,随着市场风格切换与规模扩张压力,其管理规模近年持续下滑,最终选择跳槽至中小公募寻求新机遇。
3月3日,贾成东在申万菱信的首只产品——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基金规模为10.06亿元,与其巅峰时期相去甚远。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此前由龚霄单独管理,贾成东加入后采取共管模式。这种安排既体现申万菱信对其经验的倚重,也暴露出中小公募资源有限的现状。
贾成东以“景气度投资”见长,擅长从中观行业层面筛选高成长性标的。其代表作招商行业精选任职回报达192.09%,年化收益率15.45%,任职回报排名4/197。然而,申万菱信当前权益规模仅230亿元,且历史业绩波动较大,如何将自身策略适配中小公募的投研框架,将是其面临的核心挑战。
申万菱信的“困局”
与贾成东共同管理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的龚霄,自2024年10月接手该基金以来,任期回报为-2.32%,任职回报排名3730/4490。然而该基金成立已超19年,成立以来回报达458.24%,同类排名74/4640。
资料显示,龚霄2019年起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曾任职于弘则弥道(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年11月加入申万菱信基金。
龚霄担任基金经理不足一年,此前并无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其风格与贾成东的景气度策略能否协同仍存疑。值得注意的是,龚霄管理第一只产品——申万菱信竞争优势混合A任职回报达10.86%,任职回报排名2024/4192,处于中间水平,但该基金最新合并规模仅为0.47亿元。
申万菱信是由国内头部券商申万宏源证券(持股67%)与日本三菱UFJ信托银行(持股33%)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24年底时,申万菱信行业排名第64位。
作为一家成立20年的老牌公募,申万菱信近年陷入发展瓶颈。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申万菱信管理规模846亿元,其中权益类仅占24.7%(约209亿元),相比2023年末继续下降5.7个百分点。长期依赖固收类产品的申万菱信,近年来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分化严重。2023年,申万菱信旗下34只主动权益基金中仅2只收益为正,多只产品近一年跌幅超30%,但2023年申万菱信管理费用收入则为4.24亿元。
目前,公司权益部负责人付娟在管产品多达7只,产品业绩也出现分化。付娟在管基金中,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A为代表基金,最新合并规模达13.42亿元,任职回报达17.36%,任职回报排名384/1810。但也有产品表现不佳,显著落后业绩基准。2023年3月申万菱信乐成混合A成立,一直由付娟管理,但该基金成立以来业绩-30.68%,落后业绩基准34.48个百分点,同类排名3920/4540。贾成东的加入,能否缓解申万菱信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状,并缓解由此带来的业绩分化问题也值得未来持续关注。
有分析认为,贾成东的加入被视为申万菱信改革的重要信号,但中小公募的困境仍难言乐观。一方面,公司需平衡股东方申万宏源与三菱UFJ信托银行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权益投研体系薄弱、渠道资源有限等问题亟待解决。历史数据显示,申万菱信近年清盘基金数量居行业前列,反映出投资者信心的持续流失。
贾成东的升职与申万菱信旗下基金经理的业绩争议,折射出中小公募在行业分化中的生存困境。在公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人才引进与策略创新实现突围,将是申万菱信未来发展的关键命题。而对于贾成东而言,从百亿顶流到中小公募高管的转身,既是职业生涯的新起点,亦是一场关乎投资理念能否落地的实战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