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中信保诚基金副总经理刘业伟离任 一季度超五成基金亏损

 财中社 高尚  2025-04-25 19:31  8073阅读

4月21日,中信保诚基金披露一季报,旗下超53%的产品亏损。同在这一天,副总经理刘业伟因个人原因离职。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中信保诚基金规模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已不足1500亿元,行业排名滑落至第45位。与此同时,中信保诚基金内部频繁出现人事动荡,且一季度超53%基金亏损。

4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在官网披露公告显示,副总经理刘业伟因个人原因于4月21日离职,并无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4月21日,中信保诚基金密集披露了旗下产品的2025年一季报,但整体看来业绩不佳。市场有分析认为,中信保诚基金可能陷入了“规模缩水-人才流失-业绩溃败”的螺旋困境当中。

频繁的人事变动与下滑的管理规模

近期,中信保诚基金的管理层变动引发市场关注。4月21日,副总经理刘业伟因个人原因离任,其自2023年底上任至离职仅1年4个月。资料显示,刘业伟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历任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理财业务处副处长、融通基金首席产品官兼总经理助理、时间投资总裁、工银瑞信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及营销总监等职。

然而,一季度末,中信保诚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下滑至17%,货币基金规模同比上升40.4%。对比同期行业权益类产品30%-35%的平均占比,公司战略执行与市场趋势严重脱节。

此前有消息称,原兴银基金副总经理沈阳加盟中信保诚基金拟任副总经理,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任职公告。市场观点认为,公司试图通过人事调整强化销售体系,但“接力棒式”的高管更迭难免带来团队磨合压力,市场对其战略稳定性的担忧与日俱增。

与管理层变动同步的,还有量化投资总监提云涛的“清仓式”卸任。4月10日,拥有27年从业经验的提云涛同时卸任中信保诚量化阿尔法股票A(004716)、中信保诚至选混合A(003379)等四只核心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提云涛的“量化+主动”混合策略曾创下连续7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纪录,但近年来其管理的多只产品规模持续萎缩,例如中信保诚瑞丰6个月混合A的最新规模已不足千万元,凸显出权益类产品在渠道端的竞争力不足。

管理层与投研层的人事变动,恰逢公司管理规模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信保诚基金总规模降至1453.9亿元,行业排名跌至第45位。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债券与货币基金占比超83%,近半数产品规模低于清盘线,FOF产品线更因连续清盘归零。而在结构问题之外,4月21日密集披露的一季报更暴露了公司的业绩困境。

一季度亏损基金占比超53%

2025年一季报显示,中信保诚基金旗下多只基金净值显著回撤,投研体系与市场适应能力的问题凸显。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公司旗下成立超1个月的产品共184只,其中98只产品回报为负,亏损占比高达53.3%。在单季度回报超10%的产品中,4只为混合型基金,2只为QDII基金。

单季度亏损最严重的为中信保诚至利混合C(003235),单季度亏损达12%。现任基金经理王优草自2月10日起负责管理该产品,前任基金经理王颖于2月19日离任。作为王优草管理的首只基金,一季报披露时,其C类规模约400万元,合并规模约1400万元。截至4月24日,王优草任职该产品的累计回报为-14%,任职回报排名2267/2345。

此外,吴振华管理的基金2025年一季度业绩同样承压,主要受市场环境与持仓结构影响。其管理的中信保诚鼎利混合(LOF)A(165528)、中信保诚成长动力混合A(009913)等产品单季度亏损均超5%。

资料显示,吴振华前五大重仓股包括中微公司、寒武纪与海光信息,其中新晋为第二大重仓股的中微公司季度跌幅为2.54%,寒武纪与海光信息季度跌幅均超5%。目前,吴振华管理的五只基金任职回报均为负数,其中中信保诚鼎利混合(LOF)A的亏损更是高达29.7%。

部分基金长期亏损与迷你基共存

拉长时间线看,中信保诚基金部分产品的长期亏损问题同样突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公司成立以来亏损超30%的产品有8只,其中中信保诚新兴产业混合C(013526)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近70%。该基金自2021年8月成立以来一直由现任研究部副总监孙浩中管理,截至4月24日,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69.3%,在近4700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其规模也从巅峰时期的4.63亿元锐减至6700万元,缩水超85.5%。

有分析认为,孙浩中在2021年新能源行业高点时重仓该板块,随后行业因产能过剩、政策退坡大幅回调,而基金未能及时止损,反而在2024年转向已处高位的AI和半导体板块,导致“高位接盘、低位割肉”。此外,基金合并规模从超100亿元暴跌至不足20亿元,流动性压力迫使被动减持,形成“净值下跌→赎回→抛售”的恶性循环。叠加投研团队动荡、基金经理“一拖多”分散精力,进一步放大了亏损。

也有观点表示,问题根源在于公司治理和风控缺失:权益类产品占比低、迷你基泛滥导致资源分散;某基金近一年最大回撤达-27.63%,远超同类平均水平,却未见有效风控措施;基金经理频繁调仓但择时能力不足,业绩基准偏离严重(近一年落后业绩基准19.5个百分点,近三年落后41.4个百分点),反映出投研体系薄弱。

截至4月24日,中信保诚基金196只产品中,54只规模低于1000万元,88只低于5000万元,占比达44.9%,迷你基金数量众多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一大难题。

中信保诚基金的困境折射出其“重规模轻业绩”的发展路径偏差。尽管2024年管理费收入达5.34亿元,但股票投资亏损达22.97亿元。在行业向投研能力驱动转型的背景下,明星基金经理业绩“翻车”与产品清盘潮,正持续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