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孙语彤 2025-10-11 19:04 2.8w阅读
抖音、快手持续加码社交的背后,是平台对用户黏性与商业价值的深层焦虑。
近期,抖音与快手(01024.HK)相继升级旗下“类朋友圈”功能,试图在社交领域打开新局面。
据Tech星球消息,抖音日前对其“日常”模块进行大幅更新,新增醒目创作入口、头像色环提醒及限时发布选项;快手则重启“说说”功能并推出匿名社交产品“小纸条”。
与此同时,抖音被曝正在研发独立社交App“海海”,显示出字节跳动对社交赛道的持续投入。
社交烽烟再起
抖音此次升级聚焦于降低社交门槛与提升互动效率。个人主页头像右下方的“+”号创作入口简化了动态发布流程,支持24小时至7天的限时展示,契合用户对瞬时分享的需求。
更具创新性的是头像色环设计,即好友发布新动态后,头像周围会浮现蓝、绿、紫等彩色圆环,观看后色环消失。这一视觉提示机制类似微信的红点提醒,但通过色彩变化强化了轻量化社交的趣味性。
快手则采取双线策略,“说说”功能对标微信朋友圈,支持图文视频的熟人分享;“小纸条”则复刻了腾讯(00700.HK)曾下线的"漂流瓶"匿名社交模式,瞄准陌生人连接场景。值得注意的是,QQ空间近期也对“说说”界面进行AI化改造,传统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巨头在“日常分享”赛道的竞争已悄然升温。
挑战“朋友圈”
抖音、快手持续加码社交的背后,是平台对用户黏性与商业价值的深层焦虑。
尽管两者凭借算法推荐构建了庞大的内容生态,但用户关系链始终薄弱。以抖音为例,其关注页互动率远低于微信朋友圈,用户更倾向于将短视频平台视为内容消费工具而非社交场所。通过打造私域互动场景,平台希望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稳定社交关系,延长用户停留时间并拓展广告以外的变现路径。
此外,社交功能的完善有助于支撑业务协同。抖音电商的复购率高度依赖粉丝经济,若能将商品评论区、粉丝群与日常动态串联,可形成“内容-互动-消费”的闭环。快手“小纸条”的匿名属性则可能为直播打赏等场景提供新的情感连接触点。
然而,短视频平台的社交转型仍面临多重障碍。
用户心智难以扭转,多数人习惯在微信维护强关系链,在抖音快手则保持“围观者”身份。抖音此前推出的多闪、飞聊等独立社交App均未掀起波澜,可见突破微信护城河之难。同时,平台社交场景多为兴趣导向的弱连接,如追剧群、带货群等,生命周期短暂。
更根本的矛盾在于,短视频的算法驱动模式与社交的关系驱动模式存在天然冲突。微信朋友圈的活跃度建立在现实社会关系基础上,而抖快类朋友圈的内容仍受推荐算法干预,可能削弱用户真实分享的意愿。
目前,抖音“海海”App已完成前期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