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王为芳 2025-04-10 16:37 2.3w阅读
东鹏饮料理财赚取的收益和借钱付出的成本相抵之后,公司并没有获得太多“套利”收益。
在3月初发布年报约一个月后,东鹏饮料(605499)正式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书,公司赴港上市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上市,东鹏饮料首先想到的是扩张产能。公司募资计划用于产能扩建项目。东鹏饮料一直在扩张产能,但主要集中在南方市场,北方仅有天津一个基地,且还未投产。
自A股上市以来,东鹏饮料业绩节节攀升,公司账面现金类资产近百亿,分红也“出手阔绰”。奇怪的是,公司还是选择继续融资。而且,在手握大把现金的同时,东鹏饮料借款成倍增长,“存贷双高”吃利差还是另有原因?
产能扩建“重南轻北”
根据招股书,东鹏饮料计划募资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及并购机会、加强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建设、增强研发拓展品类,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财中社》发现,东鹏饮料一直在扩张产能,但产能利用率仍处高位。A股上市前的2020年,公司产能177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70%。2024年,公司产能已经增长至487万吨,产能利用率反而增加至最高的89.5%。
公司核心产品-东鹏特饮已经取代竞争对手红牛,牢牢占据了销量第一的宝座。公司引述尼尔森IQ数据表示,2021年东鹏特饮销售量占比31.7%,跃居市场第一;销售额占比23.4%,位居市场第二。
2024年,东鹏特饮在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提升至47.9%,连续四年成为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市场份额接近一半,较2021年增长16.2个百分点;销售额占比上升至34.9%,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东鹏饮料年报显示,公司已经建立13大生产基地,其中包括已建成投产的9大生产基地,未建成的包括天津、中山、昆明及海南基地项目。
不仅如此,东鹏饮料已建成的部分基地也进一步提升产能,如南宁、重庆和广东增城等五大基地都处于产能提升中。
根据公开资料,天津基地作为公司唯一的北方生产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中竣工。在产能布局上,东鹏饮料偏重南方市场,销售市场也是如此。分区域看,2024年华北市场贡献17.2亿元,而公司在广西一省的销售额就达到11.5亿元。
其他如东北、西北等地则直接未出现在区域收入市场中。
存贷双高疑云
东鹏饮料首次上市融资的钱还未花完。2021年5月,东鹏饮料登陆A股,彼时公司募资18.5亿元。根据年报,截至2024年末,公司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1.2亿元。首次募资金额还未使用完毕,东鹏饮料又要开启二次赴港IPO募资。
东鹏饮料并不差钱。与上市前一年相比,上市后公司收入节节攀升,轻松实现两倍增长,2020年东鹏饮料收入为49.6亿元,2024年来到158.4亿元。净利润步步走高,涨幅达到三倍: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亿元,2024年增长至33.3亿元。
上市后,东鹏饮料分红率基本在50%以上。刚刚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公司计划分红23亿元,分红率约为70%。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分红达到53亿元,平均分红率66.3%。
公司账面上还有近150亿现金类资产。2024年末,东鹏饮料货币资金为56.5亿元,基本由银行理财构成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约49亿元,大额存单构成的债权投资36.7亿元。此外,东鹏饮料其他流动资产中还有大额存单1.9亿元,由私募股权基金和银行理财组成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合计3.8亿元。
上述现金类资产合计达到了147.9亿元,创下了新高,占到了东鹏饮料总资产的65.2%。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借款也水涨船高。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短期借款达到65.5亿元,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
东鹏饮料借款是从2022年开始超过10亿的,这一年公司短期借款为31.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倍。东鹏饮料的解释是公司“本期增加信用证及票据贴现借款所致”。2024年基本类似,公司“一年内贴现借款和信用借款增加所致”。
2024年,东鹏饮料短期借款的利率区间为2.2%至2.5%,上一年在1.6%至3%,即利率下限提高,上限收窄。
利息费用是直观的说明。《财中社》注意到,2024年东鹏饮料利息费用略超一亿元,较过去两年显著提高。
在低利率时期借入现金,然后换取较高的投资收益并非不可取,那么东鹏饮料换来多少收益呢?
2024年,东鹏饮料包括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和权益工具投资在内的约50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为公司带来了1.1亿元收益。与借款利息相比,仅仅多出了1000余万元,公司并没有获得多少“套利”收益。
部分投资甚至亏损。如前所述,2024年末,东鹏饮料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中,有2.8亿元是投资了私募股权基金。
2021年7月,东鹏饮料出资3亿元认购重庆市招赢朗曜成长二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基金份额。2024年末该产品持有净值为2.8亿元,全年对净利润的影响是-4623万元。
一般而言,企业在偿还借款等支出后,仍有富裕才会进行理财等投资。一边是高额现金、一边是不断借款,这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