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历史清空

“瓜分”“地大华魔”:奔驰双线落子

 财中社 吴若凡  2025-09-26 09:57  1.9w阅读

一边入股卡位,一边量产变现,奔驰显然是两头下注。

9月25日,智驾公司千里科技(601777)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力帆控股将1.3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3%)以9.87元/股的价格,协议转让给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驰数字”),交易总价13.39亿元,资金将用于偿还力帆控股相关债务,且奔驰数字承诺股权过户后锁定12个月。

公告发布不久,智驾供应商Momenta便紧随官宣:其与奔驰联合研发的智驾系统已落地,将首搭于今秋上市的国产全新纯电CLA车型。

一边入股卡位,一边量产变现,奔驰显然是两头下注。

智驾“拉锯战”

奔驰与千里科技的合作中,吉利汽车(00175)的“媒人”角色尤为关键。作为千里科技主要股东与戴姆勒的单一大股东,吉利自2023年起持续推荐自家智驾平台,既为千里科技争取豪华品牌背书,也借奔驰加速技术全球化。

4月,吉利汽车通过共同持股的蔚星科技,与奔驰联合成立软件公司,业务覆盖人工智能(AI)应用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等核心领域,从基础软件层夯实合作根基,完成了从“技术搭桥者”到“生态共建者”的角色升级。

目前来看,这场合作与奔驰自主布局的入股Momenta形成了“拉锯战”。Momenta与奔驰的智驾系统即将随CLA车型上市落地,2025年还将适配更多电动车。

反观千里科技,虽获3%股权入股,但合作仍处“技术储备”阶段。吉利相关负责人向《财中社》表示,一切以公告信息为准。吉利与奔驰这种“股权合作+软件共建+技术协同”的多维模式,让吉利在传统车企与中国智驾公司的合作中占据独特位置。

双线布局

目前来看,奔驰对千里科技与Momenta的差异化合作,对应了其在智驾领域的“长期战略”与“短期刚需”。

作为吉利智驾生态的核心平台,千里科技以“AI+车”为核心战略,深耕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其承载的吉利自动驾驶资产已覆盖L2-L4级解决方案。早在2023 年四季度,吉利便主动向奔驰抛出合作橄榄枝,将千里科技的技术方案纳入洽谈范畴,最终推动股权合作落地。

对于推进MB.OS架构的奔驰而言,可以借助吉利的本土化资源打通数据闭环,叠加今年新成立软件公司的 AI 能力,形成“算法+数据+软件”的完整支撑。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执行副总裁、自动驾驶及车联网研发负责人王忻曾表示, “不必从种菜开始做米其林大餐”,而千里科技与新软件公司正是吉利为其筛选的核心“食材”组合。王忻认为,相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奔驰的组织结构更像中国的造车新势力。

与对千里科技的“远期卡位”不同,奔驰与Momenta 的合作已进入“量产交付期”,且源于双方八年自主积淀。早在 2017 年,奔驰就成为首个投资Momenta的国际车企,此后连续参与多轮融资。

作为“地大华魔”智驾Tie1核心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Momenta的飞轮大模型占据中国城市NOA市场60%的份额。即将上市的奔驰全新纯电CLA搭载的智驾系统,可实现无图城区领航等30余种场景覆盖,经中国本土数据训练能灵活应对复杂路况。

“中国化定制”

在抢夺中国智驾资源的赛道上,BBA(奔驰、宝马、奥迪)均走出了“海外技术框架+中国本土方案”的混合路线,没有任何一家选择高度统一的单一供应商。

当然,这一趋势也并非 BBA 独有。

2022年4月,大众组建CARIAD中国聚焦软件能力提升,同年宣布对地平线(09660)投资24亿欧元,创下其在华40年最大单笔技术投资;2023年11月,双方进一步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目前已集结超500名智驾工程师研发全栈解决方案。

不止于此,2025年4月,大众进一步与地平线深化合作,攻坚高阶智驾;同时通过入股小鹏汽车(09868),联合研发准中央架构(CEA)优化软件集成与OTA能力,形成“地平线 + 小鹏”的双线技术支撑。

从BBA具体方案来看,奔驰的布局以“英伟达框架下的双轨合作”为核心。其全球智驾技术锚定英伟达 Orin/Xavier 芯片搭建底层框架,MB.OS 智能车载系统的核心算力平台也基于英伟达方案开发,这一基础架构确保了全球车型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但在中国市场,奔驰选择 “双线补位”,一方面与 Momenta 深度绑定,将飞轮大模型融入现有系统,成果落地全新纯电 CLA;另一方面通过入股千里科技、联合成立软件公司,储备RLM大模型与 AI 软件能力,形成“英伟达打底 + 中国方案补能”的模式。

宝马则围绕“高通平台上的场景化合作”展开,全球智驾核心依赖高通骁龙数字底盘,针对中国市场与Momenta联合开发智驾系统,接入飞轮大模型优化本土场景表现,计划2025年搭载新世代车型;同时与地平线合作智能座舱芯片,平衡性能与成本。

奥迪长期采用Mobileye的EyeQ系列芯片,在中国市场既与Momenta合作高阶智驾,又试点华为ADS 2.0系统,还联合地平线开发专用芯片,避免单一依赖。

BBA与大众选择“挂靠海外大框架 + 混搭中国方案”的策略,一方面可以降低跨区域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本土化方案解决“中国特色路况”难题,最重要的是可以掌握底线,仅将场景算法、数据训练等环节外包,避免“被技术绑架”。

这种“不统一”的策略,恰恰反映了传统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中的矛盾心态,既想抓住中国市场的创新红利,又不敢轻易打破既有全球技术体系。而随着大众、BBA 等持续加码中国智驾生态,行业“瓜分战”已从“单点合作”升级为 “生态绑定”,未来谁能更深融入中国技术体系,谁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

从奔驰的双线押注,到BBA、大众的集体绑定,传统车企对“地大华魔”的“瓜分战”已白热化。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