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沈知非 2025-01-24 17:51 1.2w阅读
在大模型领域,昆仑万维陷入了和自身定位“中型公司”一样的境地:它难以和大厂、创业新锐竞争,又仍然在自研模型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与大厂争锋而不可得,AI产品又迟迟无法爆发,与之伴随的则是无底的研发投入。
“追风口”对一家公司影响有多大,“好果”和“烂果”都吃过的昆仑万维(300418)应该最有发言权,从早期游戏和直播吃到红利,到陷入大模型亏损漩涡,昆仑万维都经历过。刚刚发布的业绩预警显示,昆仑万维亏损进一步扩大。昆仑万维不能确定的是,这种亏损还要持续多久。
1月23日,昆仑万维发布业绩预警,预计公司2024年将亏损13.9亿元至19.9亿元,同比转亏,上年同期公司盈利12.58亿元。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昆仑万维预计亏损14.15亿元至20.15亿元,去年同期盈利6.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在1.14元/股至1.63元/股之间,上年同期为盈利1.05元/股。
2024年前三季度,昆仑万维实现收入38.28亿元,归母净利润-6.27亿元,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亏损。
公告解释,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导致短期成本和相关支出增加,从而影响利润表现。此外,投资收益表现不佳,预计因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和投资亏损共计约11亿元人民币。这些因素综合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亏损。尽管面临短期压力,公司在AI大模型、AI搜索、AI短剧、AI游戏等多个领域仍取得显著成果,未来有望通过AI业务的落地与商业化进程推动业绩增长。
《财中社》发现,昆仑万维研发投入正在逐步扩大。根据财报,2023年,昆仑万维的研发费用为9.7亿元,同比增长40.2%,主要是报告期内开展AIGC业务,相应的人工成本、技术服务费及服务器折摊费增加所导致。2024年前三季度,昆仑万维的研发费用进一步提升至11.4亿元,同比增长84.5%。这也意味着,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昆仑万维的研发费用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在财务预警中,昆仑万维并未提及四季度研发投入具体数额,如果加上四季度,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昆仑万维2024年转亏,与公司在AI上加大投入的策略息息相关。
按照昆仑万维披露的时间线,公司从2020年就开始关注大模型和AIGC领域。但直到2022年底,ChatGPT爆火并掀起人工智能创新热潮之后,昆仑万维喊出了“All in AGI与AIGC”的口号,宣布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并拓展至社交、短剧、搜索、音乐、大模型和AI游戏等业务领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2024年以来的业绩下跌。2024年一季度,昆仑万维就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财报,在营收微降0.79%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则大降了188.38%,这也是昆仑万维在2015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之后 ,昆仑万维就陷入“亏损不停”,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1.87亿元、2.02亿元、2.37亿元,第四季度亏损14.15亿元至20.15亿元,亏损额逐季拉大。
不可忽视的是,昆仑万维的销售费用也在拉高。已经过去的前三个季度中,昆仑万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52亿元、4.82亿元、4.70亿元,合计为14.05亿元,同比增长16.1%。
事实上,当下大模型竞争已经进入洗牌期,前不久大模型“六小虎”中的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由于烧钱巨大已经放弃了预训练。作为一家大模型腰部中厂,昆仑万维遭遇的困境与此类似,在模型能力上无法下重注和字节、阿里巴巴(09988)等大厂竞争,而行业中久久期待的“Killer App”(杀手级应用)又迟迟无法出现,一个难题就此摆在眼前: 现有技术和用户规模无法找到盈利方式,而放弃则意味此前的投入都将打水漂,至于第三条路——出售整合,“实在不知道应该卖给谁”。
目前,昆仑万维似乎还不想放弃AI,并继续跨界寻找突破口,比如海外AI产品、AI短剧。昆仑万维在公告中表示,具体来讲,为巩固公司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产生的各项短期成本与相关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期利润表现。
2025年1月6日,昆仑万维正式将对标OpenAI o1模型的“天工大模型4.0”o1版和4o版全量上线,官方表示,这是国内第一款中文逻辑推理能力的o1模型,后者则对标GPT-4o,在端到端语音上实现突破。
对于昆仑万维为什么还能在大模型牌桌上,创始人周亚辉给出的结论是——时机。“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不是(大模型)做得很早,没有坚持做下来,现在肯定没有我们任何位置。”周亚辉表示。
昆仑万维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快,“这波大模型还在极早期,“2024年10月,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这样回答,“昆仑万维更多的是在多方向尝试,快速尝试,fast fail(快速迭代),快速转变方向。”
2023年,昆仑万维就在钻研大模型上抢得先机,它是最早加入“百模大战”的玩家之一,也由此吃到了市值增长的红利:当年4月,推出对标GPT-3.5模型的“天工”大模型后,昆仑万维股价一度飙升230%,其市值也一路飙升,最高点达到793亿元。
事实上,昆仑万维AI产品正在掉队。以多模态来说,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抢占先机。以端到端语音为例,智谱AI、科大讯飞、西湖心辰等早在9月左右先后发布了各自的端到端语音模型和产品。昆仑万维晚了接近3个月。
在大模型领域,昆仑万维开始陷入了和自身定位“中型公司”一样的境地:它难以和大厂、创业新锐竞争,又仍然在自研模型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与大厂争锋而不可得,AI产品又迟迟无法爆发,与之伴随的则是无底的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