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清空

华泰证券:乳制品行业2026年将迎供需拐点 龙头盈利持续提升

 财中社 周浩宇  2025-07-21 10:24  1.1w阅读

7月21日,华泰证券发布食品饮料行业乳制品研报称,周期筑底,供需重构,龙头...

7月21日,华泰证券发布食品饮料行业乳制品研报称,周期筑底,供需重构,龙头盈利跃升。

乳制品:周期调整下的行业分化与价值回归

中国奶业周期正处于奶价低迷带动上游养殖业持续去产能、下游乳品企业渠道库存去化到位、静待终端需求复苏的基本面左侧,预计在原奶产量下降及乳制品终端需求温和改善的供需关系重塑下,行业有望在2026年重回供需平衡,届时原奶价格上涨将对上游牧业企业的利润和股价形成直接催化;因乳品产业链市值大幅集中于下游乳制品企业,历史周期表明奶价温和上涨利于下游企业毛销差改善和利润率提升,目前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也默契进入提升利润诉求阶段。中长期看,认为乳制品行业空间仍存,量增空间来源于渠道下沉+习惯改善+学生奶普及,价增空间来源于低温奶或可持续渗透。

历史复盘:奶价企稳带动龙头乳企业绩与估值修复

供需错配是奶价调整的核心原因:对比过去几轮原奶周期,本轮下行周期奶价下跌幅度较大、调整的时间更长,认为主要系规模化牧场扩产较多、上游整体抗压能力增强、需求复苏偏慢导致供需错配加剧。业绩复盘来看,奶价下行期中,乳企为消化过剩的奶源、往往采取低价竞争的手段,使得销售费用率上升、且提升幅度>原奶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端红利,毛销差呈现同比下降;奶价上行期中,行业竞争趋于缓和、带动销售费用率下降,有效对冲毛利率的小幅下行,最终实现毛销差改善。股价复盘来看,上一轮周期中,伊利与蒙牛的股价先于基本面修复,并在业绩验证后迎来第二轮上涨。

现状厘清:疫情透支+政策影响+上下游绑定加深,原奶周期逐渐内化

本轮周期的最大变化体现在上游牧场的出清时间延长,上下游绑定加深、下游乳企与上游牧场共担压力。1)供给端:伴随产能出清,供给结构由散养模式转为规模化牧场主导模式,上游牧场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奶牛单产、存栏数量均有提升;2)需求端:近年来在消费者送礼行为变化、奶茶咖啡零食的替代、KA等渠道流量重塑、小企业价格战等冲击下乳品行业收入陷入负增长(据尼尔森,2024年乳制品终端需求同比下降3.1%),供需剪刀差显著放大。当前供给端分配格局已深刻改变,上下游之间的绑定加深,下游乳企通过延长应付款账期、喷粉等措施积极分担了部分上游牧场经营压力,同时下游乳企优先保证自建和控股牧场的生存,原奶周期逐渐内化。

前程展望:2026年有望迎来原奶供需拐点,乳制品行业空间仍存

短期看,华泰证券测算得2024年我国原奶供给过剩636万吨、占总供给的比例为13%。当前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环比上行,肉牛价格亦有提升、或将提振上游牧场淘汰牛的积极性;虽然因养殖效率提升带来的单产改善,生鲜乳产量降速低于存栏降速,但当前产能去化方向仍非常明确。华泰证券假设2025-2026年奶牛存栏/原奶产量/原奶需求CAGR分别为-6%/-3%/+1%,预计行业2026年重回供需平衡。长期看,华泰证券认为乳制品行业空间仍存,量增空间来源于渠道下沉+习惯改善+学生奶普及,价增空间来源于低温奶或可持续渗透、实现产品结构升级。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当前市场对乳制品行业的分析框架主要聚焦于原奶周期波动,但华泰证券认为龙头乳企的利润率诉求强化同样构成行业核心逻辑,通过类比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历程,为国内乳企竞争格局的研判提供启示,乳业双雄的盈利能力有望实现跃升。同时,华泰证券再次重申市场低估了大市值龙头公司的估值和利润弹性,看好乳制品龙头企业的价值重估。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

相关文章

24小时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