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高尚 2025-09-25 09:52 1.7w阅读
自2024年“924行情”启动以来,上证指数累计反弹逾36%,775只基金净值翻倍,其中14只收益率超过200%,硬科技赛道与公募投研能力成为行情突出的胜负手。
自2024年9月24日三部门“组合拳”出台以来,A股市场迎来近十年来少见的年度强势行情。彼时被称作“924行情”的拐点,在政策托底与资金回流的共同作用下,点燃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过去一年,上证指数自“924行情”当日的2863点起步,最高一度突破3900点,区间涨幅超过36%,成为行情最直观的注脚。与此同时,北证50、科创50、创业板指等成长风格指数表现更为突出,全市场翻倍股数量超过1400只,成为资本市场的现象级样本。
基金端同样收获颇丰。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775只基金(仅统计主代码基金)实现净值翻倍,其中不乏200%甚至接近300%的高回报产品。这一成绩既体现出政策与流动性环境的托底,也折射出硬科技赛道的成长性与公募基金投研实力的分化。
政策托底与市场画像
“924行情”的起点,离不开政策的集中释放。2024年9月24日当天,监管层联合推出涵盖股票质押、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在内的多项举措,辅以流动性宽松和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引导。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这些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压力,同时通过并购重组与长期资金引入,改善了市场对盈利与估值的预期”,形成了行情触发的核心变量。
资金面迅速呼应。过去一年,A股日均成交额从不足5000亿元显著提升,高峰阶段一度超过1.6万亿元,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的情形多次出现。融资融券余额也屡创新高,最高接近1.9万亿元,显示杠杆资金加速回流。与此同时,北向资金在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逾800亿元,新增投资者开户数大幅上升。中信证券在最新策略点评中指出:“从资金流结构看,活跃资金与中长期资金形成合力,市场交易的韧性显著提升。”
行情的外在表现同样抢眼。从指数看,北证50和科创50一年间均录得超过一倍的涨幅,创业板指亦实现显著反弹。行业维度上,电子、通信、计算机成为“三驾马车”,与新能源、军工等产业一道构成市场增长极。个股层面,全市场超过1400只股票实现翻倍,北交所和科创板的贡献尤为突出。申万宏源研究认为,这一轮结构性繁荣的逻辑在于“硬科技产业链盈利改善与政策预期形成共振”,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全面牛市。
基金端的胜负手与业绩样本
基金的业绩是行情的另一种映射。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共有775只基金净值翻倍。从分布看,头部公募的优势显现:易方达旗下有46只基金翻倍,华夏36只,广发35只,富国34只,博时30只。合计共有24家基金公司旗下翻倍基金超过10只,显示出大型基金公司在投研与产品布局上的组织力。
细分来看,科技成长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赛道涵盖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先进制造等。北交所和科创板相关产品也贡献了可观的“爆款”。华泰证券在一份基金盘点报告中指出,“主动权益基金在成长赛道上的高集中度配置,是过去一年跑赢市场的重要原因,而ETF产品则成为资金快速切换的重要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产品的业绩已远超“翻倍”水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收益率超过200%的样本有14只。其中,德邦鑫星价值灵活配置混合A(001412)凭借重仓半导体与计算机板块,以280.31%的回报位列第一;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A(018993)聚焦高端制造与数字经济主题,以266.27%的回报位列第二;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016303)因捕捉到北交所行情而异军突起。信澳业绩驱动混合A(016370)、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A(018124)等基金同样进入高收益梯队。
这些样本基金的共性在于:一是集中配置硬科技与产业升级板块;二是依赖基金公司投研力量对行业趋势的前瞻判断;三是在高景气度赛道中敢于加仓,放大了净值弹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翻倍基金的批量出现不仅是市场大势的产物,也体现了基金公司在投研能力、赛道选择和风险承担上的差异化。
投资者修复与市场新常态
行情的意义不仅在于基金净值,更在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过去一年,主动权益基金投资者获得正收益的比例显著上升,投资者情绪与风险偏好同步改善。国泰君安研究团队指出,“投资者的盈利体验是权益市场可持续活跃的核心变量,本轮行情的资金黏性和投资者回报之间形成了正向反馈。”
与此同时,ETF的崛起也改变了市场结构。2025年,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成为行业的里程碑。宽基ETF吸引了长期资金配置,而科技主题ETF则在硬科技行情中表现突出,成为散户与机构共同追逐的工具。中银证券在研报中称:“ETF已成为机构化定价的核心渠道,市场风格切换与资金结构演绎均在ETF的规模变化中得以体现。”
展望未来,机构普遍提醒投资者保持理性。光大证券分析认为,虽然硬科技主线具备长期逻辑,但短期估值已大幅抬升,资金拥挤度上升,盈利兑现能力成为决定下一阶段行情可持续性的关键。对投资者而言,“翻倍基金”的盛景固然提振了信心,但结构性行情意味着收益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924行情”一年后,A股交出了一份高光成绩单:指数反弹、个股翻倍、基金业绩批量修复、ETF规模跨越5万亿。在政策托底、资金回流与产业景气的共振下,市场实现了阶段性繁荣。但这一繁荣更多来自结构性机会,而非全面牛市。未来一年,能否延续高收益,还需依赖产业盈利与资金结构的持续改善。